楊晨心中嘿嘿的笑著。不知道多少研究所、實驗室、大學附屬研究機構的“老闆”們,會在這瞬間渾身一陣惡寒……
制定計劃的事情,自然有小蘇處理,眼看材料的淬煉即將完成,楊晨還是將注意力,重新回到了煉器上。
這可是本命算器,不得不多加關注。
本命算器在後世,當然是有專門的標準結構,這些標準結構經過實踐的考驗,可以說是相當完善和安全可靠。
但是,在安全可靠上面有足夠保障,在效能先進上面,就難免有些不足了。
畢竟後世的本命算器主要為了戰爭,用於戰爭的裝備主要不在於多麼先進,而在於足夠穩定、成本足夠低。所以在效能上,只能算的上中庸。
很多修為比較高的修士,不滿足於這些中庸的本命算器標準結構,大多采用了自己修正的方式,對本命算器作出了許多修改。這些修改的資料,無論成功或失敗,也都統統被集中起來,用於研究下一代更好的本命算器標準結構。
而楊晨從後世帶來的記憶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這方面的資料——還是那些原始的資料,而不是經過研究分析處理之後的資料。
因為以他當時的修為和地位,和普通的修士已經不同,用於普通修士的標準結構對他來說沒用,同樣的,經過處理分析之後的資料對他來說用處也不大。
這些資料的處理主要是消除那些出現機率很少、成功機率不高的東西,研究所有資料之中的共性,並將之提煉出來,研究明白其原理和運轉機制,作為新一代標準結構的參考。
總之,是用來推廣的普適性資料,而不是為某個人量身打造。
那麼為了提升本命算器,楊晨也不得不把海量的原始資料記錄下來,自己進行分析。
這些資料,之前他都已經傳輸給了小蘇和小光,讓他們進行分析,最後根據自己的情況,為自己量身打造一個新的本命算器的結構。
這些結構對創造力要求不大,主要對計算力要求高,更有後世現成的研究成果和資料參考,所以小蘇小光才能幫上忙。但主要的創意,還是由楊晨提供,小蘇小光只不過負責為這種創意進行計算和模擬,確定其可行性如何,並且彌補其不足。
經過這麼多天的計算,楊晨終於有了獨屬於自己的本命算器結構“天算”。
這一結構結合了後世研究成果和楊晨本身特點形成。
從種類上看,它獨立於“算籌”、“算盤”、“算尺”、“加法”、“差分”、“械算”、“電子管”、“整合電晶體”、“pc”、“伺服器”、“超算”、“生物”、“光子”、“量子”等本命算器標準結構的種類之外,又結合了各種類本命算器結構不同型號的特點,屬於一種全能型的專屬本命算器結構。
甚至,到目前為止,這還僅僅只是一個雛形。但哪怕這個雛形,在複雜程度上,也遠遠超過其他任何種類的本命算器。
正常情況下,本命算器需要達到隕星五階才能構建,但是“天算”結構本命算器,只需要一階修為就可以構建。
這也是楊晨結合了開靈公式的研究,最終的成果,大大降低了本命算器煉制的修為要求。
但是,雖然修為要求降低了,但對精神力要求,卻相當高。尤其是對精神力質量的要求,普通隕星一階修為的修士根本達不到。只有極少數精神力天生異於常人,比如小囡囡尚靜依這種修士,才能構符合要求。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這種本命算器結構太複雜,精神力不足,根本無法在體內完成本命算器結構,自然也就無法完成本命算器了。
後世在這方面研究不多,因為當時地球的落後是全方位的,研究主要用於提升平均實力,單獨一兩個強者出現對戰局並沒有用處,只有全民提升才有用。所以後世本命算器研究主要是用於可普及型結構,對這種要求高的結構反而研究不多,也就是個別修士自己在琢磨。
但現在當然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