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朝是中國封建五等爵體系的完善和鞏固時期,正是在晉朝,中國封建王爵開始有了親王、郡王分封的區別,晉朝的親王封爵不多,地位也最顯貴,早期晉武帝僅封了自己和楊皇後的親生兒子司馬柬為秦王、司馬瑋為楚王、皇叔祖司馬倫為趙王等。
晉朝的親王與後面其他朝代的親王的差別就在與晉朝的親王是以朝廷官員的形式擁有封國,後世親王往往不擔任地方行政職務,沒有地方行政權。晉朝親王雖然不像漢初藩王那樣有固定廣闊的封地,但是在之國前往封地)後的實際管理範圍與漢初藩王相仿,只不過是以朝廷官員的名義和形式來治國。晉朝的秦王、楚王、淮南王等親王的性質就是之國後,被授予方州軍事的管轄權,被委任的州就是這些親王的封國。晉朝的這種親王形式,實際是中央和親王同時對親王的封國進行管理,既防止親王封國完全脫離中央,又讓親王在形式上擁有封國。
晉朝的親王都有封邑,但不是由親王自己直轄,而是由朝廷從賦稅中按親王的采邑數目撥給,親王在理論上是朝廷官員,不能在封國內獨立行使徵稅、鑄錢權,只能領取朝廷俸祿式的食邑。
武陵王司馬晞所倡導的王府比武,就是在那些尚未之國,仍然在建康生活居住的各個親王府之間進行的武術比賽。
鹹和七年的端午節,建康各個王府一年一度的比武大賽再次如期在蔣陵湖舉行。蔣陵湖原來是從鐘山北麓留下來的山水形成的沼澤濕地,因斷層作用而成為湖泊,古稱“桑泊”。戰國末期,秦始皇滅楚後改金陵為秣陵縣,這一塊淺淺的湖泊曾稱為“秣陵湖”。漢時,秣陵都尉蔣子文葬於湖畔,孫權據此把此湖泊改稱為“蔣陵湖”,當時,“蔣陵湖”是吳王孫權的宮苑後湖,是孫權下令引水入湖,才使該湖具備了真正湖泊的形態。此後從東晉到梁代,還有過昆明湖、飲馬塘、練湖、習武湖、練武湖等名稱,最後才叫做玄武湖。
比武大賽之前一天,各個王府的承辦人員已經在蔣陵湖的南岸做好了各項的準備工作,大家都等著那激動人心的一幕徐徐拉開。
王恬原本是對比武奪魁有一定信心的,因為在他手上新備了兩樣大殺器——琅琊王司馬嶽和一個從成漢國招來的製作弓箭的大匠。
當年諸葛亮率領的十萬蜀軍之所以能夠面對司馬懿的三十萬魏軍而絲毫不落下風,甚至屢屢採取攻勢,是因為當時最先進的野戰攻防武器俱為蜀漢掌握著,既有一發可以射出十枝箭的連弩“元戎”,又有了堅固無比的“五折剛鎧”,所以說蜀軍“五兵犀利”。
王恬不但從成漢國招來了製作弓箭的大師,而且還派人高價從江州買來了適合做弓的竹子,從成漢國買來竹胎外側貼的犛牛角和內側貼的犛牛筋,從涼國買來了做箭羽的鵰翎,以致鹿角做的扳指、蠶絲做的弓弦和樺木做的箭桿都是王恬託人專門訂做的。在往年的射箭比賽中,琅琊王府當中最弱的一環就是在諸王當中年紀最小的琅琊王,而今年琅琊王在得到了一張經過特殊訂制的小弓後經常練習,反而變成了較強的一環。
端午當天的一大早,桓溫就特意穿上一身適合運動的衣靠作為內衣,又穿上了王恬找人定製的千層百納底練功鞋。他先從長幹東的住所出發,在趕往琅琊王府與眾人會合後,就一起駕著一群牛車浩浩蕩蕩地前往蔣陵湖。同時,位於城東的各個親王王府的人馬也一撥一撥地出發趕往蔣陵湖。前往比賽地點的不但有參與比武的男人們,也有趁機外出踏春鬥草的女眷們。
到達蔣陵湖南岸的比賽地點後,桓溫隨著眾人跳下車來舒展了一下身體,他本想先觀察一下週圍的自然景色以愉悅身心的,但隨即眼睛就被那些王府的女眷們吸引過去了。
第一次在初夏的野外看到這麼多花枝招展的女人,很久以來未碰腥葷的桓溫難免春心萌動,一雙賊眼不住地往那些女眷多的人堆裡瞧。王恬在旁邊注意到桓溫的舉動,提醒他說:“元子,記住我們今天是志在奪魁的,你要是想女人的話,我保證今後幫你找到稱心如意的老婆!”
桓溫不好意思地收回漂浮的目光,故作認真地說道:“好,堅定信念,志在奪魁。”
對於這次比武大會,在京的諸王按往年的規矩邀請了五兵尚書蔡謨作為裁判長,並請了一些尚書府的椽吏作為裁判。在蔡謨代表朝廷對這次比武大會講了一番套話後,諸王也輪流出來客套幾句。桓溫特別留意了一下武陵王,他看見這個志得意滿的少年人一副穩操勝券的樣子,桓溫心想這個欠揍的家夥不知道今天能不能逃過王恬的算計。諸王發言之後,大家按著民間的習俗往湖裡投放一些祭拜伍子胥的粽子等食物。接著,正式的比武就開始了。
第一項比武的名稱叫做“紅中”,其實就是比賽射箭,因為要從二十多步外射中靶子中央的一個一尺見方的圓形的紅色區域,所以就起了這樣一個名字。射箭比賽的時候,京城的八大王府從地位最高的親王起,每個王府派出十人出賽,每人要射十支箭。在琅琊王府的比賽場地,年紀最幼的琅琊王第一個出場,就射中了九箭,贏得了滿堂的喝彩。接著王恬、桓溫、周楚等人依著官職大小先後出場,整項射箭比賽完成後,琅琊王府所射出的一百箭共有九十五箭擊中紅點,往年通常拿第一名的武陵王府射中九十三箭,與往年差不多,可是今年就只能得第二名了,這使得武陵王司馬晞的臉都有點掛不住了。
第二項的比武是“肉搏”,就是每個王府派出兩名赤膊上身的衛士角抵。角抵是一種將摔跤、擒拿、拳術、手搏綜合起來的無限制技擊術,為戰爭時臨陣作戰、兩軍逼近進行肉搏戰時的必要技能,向來為軍營訓練當中的一項內容。武陵王最愛看自己的衛士角抵,為此還專門招了幾個身高體壯的羯族勇士。武陵王天天訓練自己手下的勇士,就要他們在比武的時候為自己爭光出彩的。武陵王看著賽場上自己的衛士連戰連捷,高興的合不攏嘴,好像已經忘記了射箭比賽失利的不快了。“肉搏”比賽比到最後,頭兩名都被武陵王府旗下的勇士奪得。
這樣,第三項的比武“墨點”就成為了兩個王府之間爭奪魁首的關鍵。所謂“墨點”其實就是在一根長棍的一端纏上一塊厚布,比武的兩人穿上白色外袍,在纏布的棍頭上粘滿墨汁後相互比拼槍法,以一定時間內身上被點中的墨點少為勝。
“肉搏”比賽結束的時候已經過了正午,趁第三項比武還沒開始,大家歇息的歇息,閑聊的閑聊,也有的在進食一些端午的應節零食,而準備“墨點”比武的選手已經開始熱身了。
王恬對“墨點”比賽格外重視,只見他有意無意地往武陵王府的人堆裡靠,緊緊的盯著正在熱身的兩個拿著長棍的家夥。
比賽快要開始的時候,王恬回到琅琊王府的人堆中間,他找來了桓溫和周楚並對他們說:“武陵王府新招的那個人槍法高妙,為了保險起見,這次恐怕元子不得不上次了。”
桓溫慨然允諾道:“讓我上我就上,就算我輸了,也可以讓道和在旁邊瞧仔細了。”
王恬對桓溫這種為了王府榮譽而不愛惜自己身份的做法十分贊賞,就激勵對他說:“無論你贏了或者輸了,你的女人包在我身上。”
和“肉搏”的比賽一樣,“墨點”比賽也是採取淘汰制,每個王府都派出兩名選手,總共有十六名選手參戰,要進行四輪的淘汰來決定最後的優勝。
桓溫第一輪的對手是新蔡王府的選手。當桓溫出現在賽場的時候,坐在閱武臺上的五兵尚書蔡謨驚訝得合不攏嘴,對身邊的琅琊王說:“世同,桓文學怎麼也上場了,王敬豫這不是瞎搞嗎?”
司馬嶽難掩興奮之情地回答道:“師傅,我也覺得奇怪呀。事先敬豫也沒跟我說過桓文學要上。不過我看桓文學既然曾經上過戰場,我想這比武也不是些大不了的事情吧。”
蔡謨“唔”地應了一聲,卻難掩心中憂慮之情,好在桓溫不負所望地把對手淘汰出局,蔡謨的心上的石頭才得以放下,不過仍然是喜憂參半。
桓溫獲勝後打算去觀摩一下武陵王府的高手比賽,結果人家也已經獲勝了,略有失望的桓溫找到王恬,忙問他武陵王府那邊的情況,王恬的回答只有八個字:“幹脆利索,一擊必中。”
桓溫連過兩輪都沒有碰到過武陵王府的人,而周楚在第二輪則淘汰了武陵王府的一個選手。
淘汰賽的前兩輪都是幾場比賽同時進行的,從第三輪起,比賽就要根據抽簽的順序輪流進行。在第三輪抽簽的時候,周楚剛好抽到武陵王府的選手,因此桓溫方才得以看到武陵王府高手的真貌。只見這人劍眉長髯,身高臂長,最令人難忘的就是他的眼神,雖然不見得多麼的淩厲狠辣,但是令人感到撲面而來是一種充滿自信的專注和精明。
第三輪的淘汰賽最先由桓溫對譙王府的選手開始,桓溫經過一番的苦鬥後終於將譙王府的選手擊敗,於是得以坐在王恬身邊好整以暇地觀看周楚對武陵王府高手比賽的全過程。
武陵王府的長髯大漢所用的槍杆的表面髹上了一層黑漆,也不知道裡面是什麼材料構成的,就是令人感到特別的硬和直。周楚一上來就想用抖勁把他的棍子給崩開,沒想到這家夥的槍是硬的,人卻顯得柔韌非常,他藉助手法和步法的配合,那支黑杆棍順著周楚的一格之勢輕柔地往後略略一退,等周楚的長棍趕上那支黑杆棍的時候又被他輕輕地帶了一下,周楚棍上的那道力就已經被削掉了。周楚見格擋失效,連忙要將長棍收回,可是在即將發力收回棍子的那一瞬間,周楚感覺自己棍子的前端好像被對方的黑杆棍粘住一樣,周楚連忙發力將棍子抽回,可是因為被對方這麼滯了一下,周楚的棍子還沒有趕回到最佳的防禦位置,自己的左邊肩膀就被對方紮了一下,登時染墨。
周楚怒從心上起,持槍向對方進行連番的進擊。對手雖然身材頎長,可是腳步卻象猴子一般的輕靈,盡管周楚的攻擊又狠又猛,可是這人仗著自己腳步靈活,正好借力側移,每次等周楚擊出的力量衰竭之後,他又能夠用自己獨特的在手腕上的練出的輕靈手法把周楚的棍頭延滯一下,就憑這麼略一延滯的技巧,就已經造成了周楚的連連失利了。
王恬一直眉頭深鎖地看著周楚與那長髯大漢的比拼,默默地苦思對策。一炷香的功夫後,周楚就敗下場來了。他走到了王恬和桓溫的身邊訴苦道:“他這個人就像一整塊牛皮膠似的,當他的身法動起來的時候,我感覺自己的槍頭完全都在他的控制之內,甩都甩不掉,在他面前我真的不知道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