虯髯大漢桓溫殺人的手法很老練,但其實年紀並不大,也就不過十九歲的樣子,只是為了掩飾臉上的一些特徵而蓄意留長胡須的。
桓溫出生於永嘉六年公元312年),就在這一年,晉懷帝被匈奴殺死在平陽。桓溫的名字來自溫嶠,溫嶠是東晉響當當的一代名臣,曾拜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散騎常侍,封始安郡公。死後贈侍中、大將軍,諡號忠武。
桓溫出生後的一個月裡還沒來得及取名,溫嶠在桓家見到他之後大加贊嘆,說:“此兒有奇骨,可試使啼。”意思是“這孩子骨骼清奇,長大後一定是個不世出的武學奇才,來,哭幾聲給我聽聽。”
他爸爸桓彜於是就往孩子屁股上掐巴幾下,這個未來的大梟雄毫不猶豫地大哭起來,哭聲震天動地。溫嶠再次撫掌驚嘆:“真英物也!”桓彜為討溫嶠喜歡,當即給這令人點贊不已的孩子取名為“桓溫”。
鑒於桓溫計程車族子弟身份——雖然桓彜的萬寧縣男是最低一等計程車族,畢竟過了士族的門檻。加上他殺人的行為有大孝的故事在裡面,獄卒們都沒有為難他。這桓溫早就抱定了必死之心,一開始也從容面對,吃飯睡覺也與平時無異。
在轉抵宣城大牢的當天,桓溫向衙門的刑獄官員核對了一番口供後就被收押了。奇怪的是其後連續十來天再也沒有人來前來提審,反而是他的家人得到訊息後開始前來探監。
在他羈押期間,一次只允許見一個親人,他的三個弟弟陸陸續續都前來探望了他,這給了他不少的支援和安慰。一天上午,身子虛弱的母親孔氏也拖著病體在桓溫的二弟桓雲的陪伴下,從幾十裡外的符裡鎮前來探監了。
看到母親凝重而憂心的神情,桓溫心中頓覺悽涼,眼角不禁泛出點滴淚花。
孔氏並沒有過多責怪兒子的瘋狂舉動,而是語重心長地對桓溫說:“溫兒,我知道這三年來你忍得很辛苦,可是這難道就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了嗎?”桓溫:“我確實知道捨命殺人是不明智的舉動,可是我心中總是有個聲音不斷的鞭策我要這樣做。要不是為了照顧您和四個弟弟,我早就跟江播拼命了,否則這江播怎麼可以活到善終?母親,請原諒我對您的不孝。”
孔氏說:“我知道你覺得這樣做就是為父親盡了孝,你自己也解恨了,可是你知道你父親畢生的願望是什麼?你要是真能明白你父親對你的期望,你也許就不會這樣鋌而走險了!”
桓溫喃喃道:“父親的願望,無非就是要光大門楣,重振我們家族的聲望吧!我相信幾個弟弟都可以比我做得更好的。”
孔氏說:“話雖如此,這裡面還有些隱秘的內幕一時半刻不能跟你講清楚的的。算了,事已至此,過去的事情再說無益,現在的關鍵是你父親過去立下的功勞能不能幫你抵罪。”
桓溫道:“《論語》道:‘死生有命,富貴在天’。我決意複仇的時候,已經把性命置於腦後了。母親,我的事情有桓雲他們去跑就行了,您抱病在身,就不必為我的事情過多操勞了!”
孔氏慍道:“溫兒,你這是什麼話,這世上哪有自己的兒子犯事不操心的媽媽?你姑且放心,雖然你犯的是死罪,但是情有可原,只要你父親生前的故舊願意幫忙,這死罪定然是可以赦免的。”
桓溫說:“父親的至交就是溫嶠溫大人吶,若不是溫大人意外病逝,我也無需鋌而走險了。”
孔氏說:“這個你不必擔憂,除了溫大人之外,你父親所有的故交我們都會找的,總之我們一定會把你救出去的。我只是希望你以後能夠從這件事情當中吸取教訓,不要一沖動起來就不顧後果地做事情,我還指望你來幫我送終呢!”
桓溫說:“我也不知道這樣做是不是不智,只是我心中有一個無法排遣的聲音告訴我非得這樣做不可,否則我就會寢食難安。母親,請原諒我的不孝。”
孔氏慈愛地說:“可憐的孩子,你這是犯心魔了,所謂心病還得心藥醫,你為何不求教於一些有見識的長輩呢?”
桓溫說;“母親,您應該知道,一個人在意氣難平的時候,無論是誰說的話,都是難以聽進去的。何況,你又不是不認識你的溫兒。”
孔氏嘆道:“我怎麼不認識我的溫兒?就憑你這秉性,我會擔憂你一輩子的,你這個不孝子!”
桓溫看到母親動氣,連忙勸道:“母親,我知錯了,母親切莫再生氣了,我這壞毛病今後改了不久行了嗎?”
孔氏道:“還毛病呢,我看你這已經是絕症了,到老也改不了的!哎,最近你二弟打聽到了你小時候的玩伴殷浩現在在庾大人身邊謀事呢,我們正在想看看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聯絡上他。”
桓溫說:“哦!殷浩呀,這家夥平時總喜歡跟我作對的,誰知道他願不願意幫我這個大忙呢?”
孔氏說:“殷浩這鄰家的孩子我是看著他長大的,他是那麼的好學知禮,而且以前幾乎天天跟你玩在一起,他怎麼就不願意幫你這個忙呢?”
桓溫說:“母親,我哪一次在外面打架後殷浩沒有在您哪裡告狀?我看這人未必信得過。”
孔氏說:“人家這不是為你好嗎,況且他告你狀的事情是我讓他去做的,你看人家這孩子多盡責呀!”
桓溫恍然大悟的說:“敢情殷浩就是您安排在我身邊的小密探呀!”
孔氏有點不好意思的說:“溫兒,你也不想想你以前給我們家闖過多少次的禍?你自己也遭過多大的罪?要不是天天有人盯著你,還不知道要給家裡帶來多大的禍害呢?”
桓溫急道:“可是有一次殷浩可把我害慘了,要不是袁耽兄的幫忙我就徹底地玩完了!”
孔氏好奇道:“是一件什麼樣的事情呀!瞧你說得那麼的嚴重。”桓溫意識到自己說漏嘴了,連忙扯開話題說:“娘,朝廷發下來的撫卹金用完了沒有?”
孔氏說:“本來我們家生活節儉,並沒有用上多少。只是因為你殺人這件事情,我們用於上下打點,現在已經用得差不多了。”桓溫說:“那家裡沒有舉債吧?”
孔氏說:“財物的事情我們自會處理,你不用擔心。好了,現在我也該走了。總之以後每天我們家都會有人來探你的,你還是安心等待好訊息吧。”
桓溫原來是抱著必死之心刺殺江播三個兒子的,本來就做好了以命抵命的心理準備。但是在他母親探監之後,面對有繼續生存下去的希望,他反而有點不適應,心裡起了著實起了一番波瀾。
桓溫是在蘇峻之亂當中殉難的萬寧縣男,宣城內史桓彜的長子。桓彜的祖籍是豫州譙國龍亢,跟曹操是同鄉。在西晉的世家大族中“龍亢桓氏”門第不高,甚至可以說根本排不上號,不過龍亢桓氏屬於祖上闊過,卻因為捲入政治而造成家道中落。桓家的遠祖桓榮是經學大師,曾做過漢明帝劉莊的師傅,死後漢明帝還親自為他送葬,在這個時候,西晉皇室司馬家的祖先還只是河內溫縣的一個小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