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寧王府總算清淨了兩日,只要鎮南王不來,一眾侍衛也省心不少,樂得清閑。
有那麼一兩個有眼力勁兒的,發現這鎮南王要是來了,寧王殿下常常怒火中燒。若不來,殿下脾氣就更大了。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近日潮州水患,朝廷撥了不少庫銀,然而災情嚴重,百姓流離失所,聖上頗為憂心。
吳子諒便是被調去檢視災情,撥賑災糧款的。
這差事,是聖上信任倚重,一要撫恤民眾,二要確保銀子落在實處。吳子諒接了聖喻,便馬不停蹄趕往潮州,著手相關事宜。
潮州地遠,大約三日,方才趕到。
是日,潮州知府滿臉堆笑,急忙前來迎接:
“鎮南王親臨,真是蓬蓽生輝,下官接駕來遲,還望……”
吳子諒一抬手,笑了笑:
“大人不必多禮,水患要緊,還請大人說說,這幾日災情如何。”
知府大人面色訕訕,忙不疊將這幾日的情況一一告知,待到動身時,知府便下令,差人備轎。
吳子諒搖頭,道:
“轎子太慢,本王行伍出身,一匹快馬即可,先走一步;”
“知府大人乃文官,車馬隨後便可。”
知府和眾衙役面面相覷:
從前只知道,這鎮南王治兵,是個雷厲風行的主;
原來對這朝堂諸事,處理起來也毫不含糊。
由是,收了懶散輕慢的心,各各打起精神,一心撲在水患治理上。
吳子諒望著滿目瘡痍,不由得心下生起悲憫。
然而無論世事多艱難,還是要活下去。
勘察地勢。
撥糧濟災。
安撫百姓。
這幾日下來,吳子諒瘦了一圈,有天知府大人嚇了一跳:
“下官知道王爺憂心水患,記掛百姓,可也要保重身體才是。”
吳子諒應了聲,但還是一切如舊。
三頓飯並做一頓,有時候忙起來,就忘了吃飯。
眾人跟著擔心,卻勸不住。
總算有個機靈的心腹,是寧王派給吳子諒的,飛鴿傳書,當晚就見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