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元公在筆記裡說,雲塘隗氏遷居之前,住在鞏昌府的元峁山。
——無名無姓,無文無種,鑿穴而居,實戎狄也。
世元公也不知道自己是第幾代穴居人,反正他出生後,這族人沒有名姓,更不會書寫,也沒有自己的宗族意識,世元公認為,那時候的祖先,只是西戎北狄之類的野人。
雖然穴居人沒有文字,但不代表就沒有傳承的東西。
——凡事種種,以山謠記之。
穴居人把大事小情,風俗傳統用山歌的形式記錄下來,然後一代又一代地傳給後人。
世元公在筆記裡,就記載了好多首這種半文不白的山歌,有些山歌裡的詞到明朝已經無法知曉其具體含義了。
比如關於三顆夜明珠的,就有一首特別重要的歌謠——
明珠本是神賞賜,由來之地在聖堂。能令人生令人死,能使物蕃使物強。
近之則長雷公面,敬之壽數共天長。呼我子孫須牢記,三顆明珠永不棄。
若生新兒如吾祖,終生乃是護珠主。下穿九重三三壤,於所居處造聖堂。
聖堂供奉明珠事,勿使人知使人狂。明珠之中有神力,深淵亦可睹驕陽。
玉草茵茵黃泉畔,清水潺潺九淵旁。於彼棲身勝天間,何況養力如地仙……
隗老鯤將這首歌謠的高聲背誦一遍,雖然歌詞粗鄙,但我已明白了箇中含義。
這是雲塘隗氏的祖先告誡後代,一定要守護好三顆明珠,因為這是神賜的寶物,而明珠來自於聖堂。它力量巨大,既能助人,也能傷人。它能讓物體變多,也能讓它們變強大。
正因為明珠神力無限,所以往往靠近它的人會面貌改變雷公臉),但如果虔誠地供奉著它,信徒們就會年高壽長。
所以,雲塘隗氏的祖先囑咐子孫,如果有出生的孩子,長得像祖先一樣。那這個孩子便是守護明珠的人,你們要秘密挖一個很深的洞穴,在地下造出聖堂供奉明珠。
因為明珠有神力在,供奉它的地下世界也會長出“玉草”,而且出現清流,這樣守護明珠的人,也能安穩度過一生,而且還能聚集能力,達到“地仙”的境界……
“所以,你幫著淮王營造這座大墓,就是為了跟明珠在一起,準備自己肉身成仙嗎?”我問隗老鯤道。
隗老鯤苦笑一下:“吾只想速死,何敢成仙?”
“那你把明珠藏在這裡的目的,又是什麼呢?”
“為避厄運,吾不得不為此違逆祖訓之事。”隗老鯤說出這句話後停頓了一會兒,終於又開口說道,“此與隗氏族人之來歷相關,當年世元公離開元峁山,亦是違逆祖訓之舉。”
隗老鯤所謂的祖訓,其實也是一首山歌——
吾等本是神斥候,長居峁山望塵囂。世人皆欲令吾死,吾不死乃神所招。
千山萬水尋神蹟,聖堂之中養英豪。吾有夜明聚氣力,屠盡異孽只一朝。
諮爾子孫銘仇恨,勿在紅塵苦操勞。寧守峁山三尺土,不住人間百丈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