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防戰士看到國境的另一邊又湧來了滾滾人流。
這些人就是當初的偷渡者,以及他們的後代。
他們一共三萬多人,打著標語,喊著口號。
“我們是中國人,我們要回國!”
他們喊著,鬧著,但最終還是被武警戰士拒絕進入國境。
當初你說要離開,離開又離開,現在你說要愛國,就要跑回來。
——你們難道是開超市、賣地球的嗎?
這就是伊塔事件的餘韻。
所以,自從上世紀六十年代之後,喀拉亞吐爾村的村民結構也發生了變化,村民們都來自於五湖四海,他們都在南邊的一個名叫“亞吐爾”的農場工作。
到了八十年代末,因為人工開墾破壞了環境,沙漠日漸南侵,農場的經營已經難以為繼。村裡的生活十分困苦,許多村民開始陸續離開村子,經過十幾年的變遷,現在村裡生活的只有為數不多的幾位老人了。
考古隊來到喀拉亞吐爾的時候,正是村民逐漸外遷的時代,所以留在村裡的年輕勞力並不多。
所以,當考古隊準備西入沙漠的時候,儘管這份工作比較危險,但因為臨時工資較高,許多村民都紛紛報名,希望能被選中。
最後經過聞牧山的揀選,十個村民被選中隨隊西進,他們分別是——
王土大,原名王遠良,當時三十五歲,是十個民工裡年歲最大的人,但他身強力壯,幹活兒從不偷懶。他在村裡是有名的“一根筋”,腦回路從沒有轉彎這個選項。
王遠慶,是王土大的叔伯兄弟,當時二十二歲,是村裡有名的“小老頭”,整天就喜歡趴在村口石碾子上,跟一群老頭聊天曬太陽。
由長風,當時二十歲。他一心想要入伍,但連續三年被鄉里刷了下來,所以鬱郁不得志,在鄉里做了兩年民兵,覺得沒意思,就回到了家裡。
他在村裡經常練把式,他力氣大,有次曾經一巴掌將家裡的驢車車板都給拍爛了,被他爹一頓痛打。
吳萬春,當年三十歲,這個人心眼比較多,是個“賣跑藥的”,就是到處兜售假藥,投機倒把的人。
路解放,當年二十五歲,是村裡的“老蔫兒”,八竿子打不出屁的那種人。
張鎖柱,當年二十歲,他跟由長風是同學,也報名想參軍,同樣被淘汰下來。他當時常在縣裡面打零工,由長風聽見有考古隊這種好差使,就把他從縣裡叫了回來。
秦大兵,當年二十六歲,是村裡的代課老師,村裡當年也沒幾個學生,因為課業比較少,所以他請了假,想掙點快錢。
夏強,二十七歲,是個“有手藝”的人,是村子裡的泥瓦匠、木匠,平時也經常上城做工,正好那段時間在家裡賦閒,於是也報名了考古隊,他是第一個被選中的人。
喜歡十惡臨城請大家收藏:()十惡臨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