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遺址的是一名牧民,他在沙漠邊上的綠洲放牧。因為沒圈嚴實,幾隻羊給跑了出去。
牧民是被僱來的,他怕老闆追究,不得已冒著危險,一頭鑽進沙漠去尋羊。
結果羊沒尋到,卻等來了沙暴。
黃昏的時候,狂風怒吼,黃沙四起,牧民急得到處躲藏,因為一旦被流沙埋住,不要說生還,就連死都找不到屍骨。
牧民頂著風沙東跑西奔,就在這時候,他發現不遠處巍然屹立著一座高聳的建築殘跡。
牧民顧不上許多,他一頭扎到建築底下背風的地方,哆哆嗦嗦過了一宿。
第二天早上,風停沙落,牧民這才爬起來。他發現自己躲風的建築是個方方正正的土臺,既不像佛塔,也不像碉樓,而且周圍還有更多殘存的夯土遺址,看上去分明就是一座古城。
牧民可不是考古專家,他對古城沒有興趣,他身上帶的水和食物並不多,他只想回去,他不想『迷』路死在沙漠裡面。
牧民往土臺子上面爬去,希望能在高處遠眺,分辨出方位來。就在攀爬的時候,他的手摳到夯土裡的一個硬邦邦的東西,他一使勁,把那東西從土壁中扳了出來。
但他被那東西嚇得大叫一聲,差點一個跟頭從半截腰栽到下面去。
因為他手裡此時拿著的,是一個人類的骷髏頭。
牧民嚇得趕緊把那個骷髏扔掉,這時他發現被摳下來的土壁孔隙中,在太陽照耀下有一點點亮光。
他想了想,又把手探進去。這次他摳出來一個方方正正金燦燦的印章,印章上刻著幾個他不認識的字。
他把印章揣進口袋裡,繼續朝土臺上面攀去。
當他站在土臺上面的時候,他發現這個土臺其實在整個城市的正中心,而更讓他興奮的是,在遙遠的西南方向似乎有一抹綠『色』。
牧民就靠著這個方向,又在沙丘中走了三天兩夜,終於『摸』到了一個小綠洲。
他在小綠洲休息了半天,又硬著頭皮朝同一個方向『摸』去,結果不明不白走到了一個鎮子上。
剛走到鎮子街上的時候,他便因為又累又餓,一個跟頭栽倒在地,被當地人緊急送進了衛生所。
古城遺址就這樣被發現了。
但奇怪的是,那個牧民報告了方位之後,葉城縣文物局派員深入沙漠尋找,但、卻沒有尋到古城的蹤跡。
沙漠裡地貌單一,而且沙丘瞬息萬變,如果沒有現代化的定位工具,發現了轉回頭又找不到也是正常的事兒。
縣文物局也沒有特別上心,只是簡簡單單把這件事做了個總結報送上去。
自治區的文研所經過分辨,認為印章上刻的是“x夜王印”四個字。
碰巧社科院有個年輕研究員正在收集關於西域古城的資料,他看到有份新的報告,就瞄了一眼。不過他剛一看,就覺得這裡面有大文章。
因為從印章內容和方位來看,這可能就是當年突然消失的西夜國王城遺址!
西夜古國又叫漂沙國,是西域古國之一。這個國家很小,但隋唐時期忽然強盛起來,接連吞併了周邊的蒲犁、德若、依耐等三四個小城邦,國王自稱“西夜王”。
但奇怪的是,在安西都護府建立後不久,西夜國忽然收縮,放棄了奪取的幾個城市,整體慢慢收縮到王城呼犍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