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幸兒的父母尋不到蹤影,幸兒便做了皇后的義女,從此以後跟在皇后的身邊撫養。
每日除了跟在皇后的身邊學習禮儀規矩之外,還要學著如何做一個皇室貴女。但是幸兒最開心的事情,便是能見到太子哥哥。
她的太子哥哥,每日都會前來皇后的寢殿請安。而幸兒每日都能跟太子哥哥玩耍一會,她沒有玩伴,只有宮女和皇后陪伴,可就只有太子君初澈肯願意陪著她玩。
君初澈單純的只是當幸兒是他母親收養的義女,是他的義妹,每日陪著年幼的幸兒,骨子裡已經是成年人的君初澈卻覺得沒什麼,不過是逗一個孩子玩罷了。
可太子哥哥經常送給幸兒的小玩意,都被幸兒當做寶貝一樣收藏起來。
她每日都盼著太子哥哥能早點來,將她從皇后的嚴厲教導中拯救出來。
其實她雖然乖巧,可一樣厭惡那些腐朽繁瑣的規矩。每日光行禮都叫小小年紀的她覺得腰痠背痛。
她有時候會想,她的家人在哪裡,可每回,皇后都會告訴她,尋不到她的父母。時日久了,她便放下了對父母的執念,心裡就只剩下皇后和太子哥哥了。
她當皇后是母親,當君初澈是兄長。但是宮裡的人,卻從未將她當做公主看待。畢竟她雖然是撫養在皇后的身邊,可皇帝是礙於之前聖女一事,便只講幸兒說是聖女祈月養在皇后身邊,而未對外宣稱是皇后義女。
如此一來,宮裡的人都只幸兒是名不副實的聖女。時間久了,眾人見這個小聖女並不和大家有何區別,便漸漸的對小聖女開始懈怠。
幸兒隨著年紀的增長,慢慢的就知道了察言觀色和審時度勢。她從來不會要求任何事情,更不會做別人不喜歡的事情
可便是如此,在幸兒九歲的時候,宮人突然有人譏笑幸兒,說幸兒的父母欺騙太子,見太子要尋聖女,便將幸兒假冒聖女,卻還被太子皇后養在宮裡。
雖然事後皇后將這些宮人處置了,可這件事卻是對幸兒有些影響。
幸兒思量再三,還是去問了皇后。
“母后,您喚兒臣幸兒,可他們都喚兒臣祈月。兒臣到底是幸兒還是祈月呢?”
皇后早就察覺到最近幸兒的不對勁,可她知道,這件事若是隱瞞,也未必瞞得了聰明的幸兒。
於是,皇后便將真相告知幸兒,“其實,你應該是叫幸兒。至於聖女祈月,不過是騙眾人的幌子罷了。這件事,還得從你太子哥哥六歲時做的一個夢說起——”
於是,皇后便將君初澈六歲那個夢開始後,以及尋找聖女祈月的前因後果說了。再告知,其實幸兒就是叫幸兒,並非他們口中是聖女祈月。
皇后拿出幸兒的長命金鎖,交給幸兒,“這塊金鎖應該是你父母留給你的,上面正是刻著你的名字和你的生辰八字,我們才知曉了你並非是你太子哥哥要尋的祈月。”
幸兒早就對君初澈有點心動,她以為那是妹妹對哥哥的歡喜。可聽到皇后說起,已經如今已經年滿十五歲的太子哥哥,原來心裡喜歡的是一個叫祈月的女子,幸兒的心裡無比的難受。
她已經知道了,並非是自己父母將自己偽裝成聖女欺騙太子哥哥的,而是皇帝和皇后為了不再累及別人才假意對外宣稱她是聖女祈月。可君初澈一直卻還在暗中尋找那個真正的祈月。
幸兒接過金鎖,雖然不是父母親拋棄了她,而是她被太子哥哥所救,她的一塊心事落了地。但是太子哥哥年方十五,不僅心裡有一個叫祈月的女子,聽說很快就要先娶個側妃了。
幸兒才九歲的年紀,知道自己無法嫁給太子哥哥,她便想去君初澈的太子宮,想去問問君初澈,祈月到底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