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相尚未開口,嶽太師起身道:“宋記諮之前所奏,若非看了兵部、樞密院回報,也可謂是不出戶,知天下。老夫如記諮這般年紀時,已隨先帝數年,且不如你。可惜啊可惜,若先帝尚在,加之以養,大宋莫不會再有半百太平乎?老夫雖無先帝之能,可也願代為教,不知宋記諮可願來太師府供職?”
一語驚破天,無數雙耳朵豎了起來,目光側了過來。
能入嶽太師府,這簡直就是一飛沖天的好事,宋文豐反而格外的冷靜,他有自己的思量,正在他欲回答時,始終沒有表態的虞相開了口。
“能進太師府,實為妙事一樁。然宋記諮書讀十餘載,雖能著《三國》,然少有實行,老夫亦觀其行,善諫且有方,當得諫議之職,如陛下之明鏡。不如著其中書省下爾。”
在場官員無一不是人精,宋國最有權勢的一文、一武兩位大佬公開搶人的大戲拉開帷幕。
“虞相說笑了,三省早已不同往日,少有人主事且不說,單就諫議之職,恐怕有些屈才。”嶽太師笑容和熙,回視著虞允文。
“好叫太師知曉。虞某也曾任中書舍人,如今雖為左丞相且管著中書省下事務,莫非太師不放心?”
“虞相多慮,嶽某無此意。眼見好苗,怎好借他人手來栽,豈能痛快?”
“宋記諮本端王府屬,不如問問端王意下如何?”
好巧不巧,眼看要形成的文、武之爭扔向了端王趙賀。
趙賀面不改色心不慌,悠悠道:“二位師傅,陛下已向本王討走了宋記諮,不如……”
也不知趙賀的甩鍋本事是哪學來的,倉促之間被丟來一口大鍋,官家尷尬的笑了笑,“先前朕確實曾向端王討要,奈何端王惜才不願放手。朕兄弟二人商議後,留宋記諮在端王府且兼任崇政殿說書。太師、太傅以為如何?”
登上臺的主角們依舊為了他出言。
做為配角的宋文豐站在那裡顯得有些尷尬,暗道:崇政殿不就是禦書房麼,禦書房說書,這……聽上去就很閑,好像是從七品的官,離官家倒是很近。也不知道用不用上早朝,俸祿是多少。不過兼著端王府的差事,倒也不錯。只是……往後要常常被人喚作宋說書,實在是有點……
“好了。大慶殿裡尚有各邦使節,等著咱們君臣到才好開宴不是?就有勞太師、太傅著樞密院擬定對外方案,工部、醫局即刻開展製作酒精。先這樣吧,諸位愛卿且隨朕一同赴宴。”趙瑗說罷走下寶座,挽著太師和太傅的手出了垂拱殿大門。
宋文豐跟在眾人身後,再次回到大慶殿時,酒菜已然備齊上桌。他在端王身後尋了處位置坐下,靜等著官家的賀詞唱罷。
“春秋疊易,歲月輪回。當此癸亥月,文武百官及各番使臣、諸邦使節相聚之刻。第一杯,乃敬蒼天、大地。預祝六合之內百姓有暖衣穿,有飽飯食,草原上牛羊遍野,江湖裡魚兒翻騰。”
“二杯,敬先帝複土安邦,複我中華。”
“三杯,敬邊關將士,祝各邦百年無戰。”
“最後一杯,乃提前慶賀九日後朕的會慶日。”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