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的鐘樓鳴了五下,意味著今日開早朝。
可咱們的宋文豐不知道該幾時進皇宮啊,整夜沒睡踏實。淑娘早早的起床做飯,叫起半睡半醒的他。洗漱整理完畢,沒什麼胃口的宋文豐發現一個大事。
“壞了。淑娘,我沒朝服。不對,我這小記諮本來也沒規定要如何穿著吧?”
淑娘報以微笑回之,“宋郎昨日不是去過一次朝會了嗎?怎的今日才覺不妥。”
“昨天那不是正式的朝會嘛,僅僅是十多人的小型會議,大佬們一個也沒到,今日可不一樣。能見到嶽太師和虞相啊,那是什麼樣的人物,好緊張,緊張……”宋文豐的注意力全放在不久的朝會上,對於楊淑娘稱呼上的轉變毫無察覺。
隆興六年,癸亥月,甲申日十一月十六)大朝會。
寅時三刻,大慶殿外百官魚貫而入。
大慶殿規模當得天下第一,整座宮殿呈工字型結構,殿前東西兩側各六十間長廊,兩邊太和門後挾殿各五座,有容數萬人之能。與西側垂拱殿的溫馨之感截然相反,大慶殿處處透露著莊嚴與肅穆,令人心生敬畏。
殿前千餘人手執旌旗排開,另有專人引入各國使節進殿。雖不及“萬國衣冠拜冕旒”,可也有不少邦國來朝。
宋文豐自覺站於隊尾處,瞅了眼右側的異邦人,暗想:今天難道不提酒精嗎?怎麼還有外國人來,豈不是……
約莫一刻後輪到他走上臺階。偷偷看了眼殿內的情況,只見烏壓壓的長翅帽一列排開,右側有幾位身著鎧甲的將軍估摸著品階不低。
他身後還有一人,隨著此人入殿,聽見前方傳來一聲:班齊未?殿外禁衛逐個應答:班齊。
聲勢浩大,隨著鐘樓上的鼓聲響起正式開朝。
“五日前,金詔有司勤政安民。”
“日南至,合祀天地於南郊,赦天下。”
“故進士楊居中、執中,請賜右承事郎。”
“九日前,西南民反,因當地稅官貪覓,現已查實著州官整治、安撫,已見成效。”
資訊量好大,頭一條就是金國的政令。第二道是大赦天下,後面的楊居中好像就是楊家將的原型。嗯,淑娘提的民反,朝廷裡反應挺快,希望那的百姓能過個好年。宋文豐的頭腦飛速旋轉,不停的汲取著各類資訊,盡量當場弄懂一些。
後又有數道奏事出,宋文豐正感慨內政修明時,聽了個全乎。
“臣,權禮部侍郎孫道夫啟奏:今合祭天地,奉祀宗廟,悉複承平舊典。加以闢道山,求遺書,修太學,育人材,文治既舉,自此願訓敕將士,增修武備,以為不虞之戒。”又道:“武帝華夏初,採古兵法及舊史成敗,為《神武秘略》以賜邊臣,訓迪有方,故一時爪牙有古良將風。願下文館重加讎正,遍賜將帥《三國演義》,以繼武帝故事,豈無曹瑋、王德用、狄青為時出乎!”
宋文豐暗道:好你個孫侍郎,我與你無冤無仇,為何害我。你是不是孫學士他家親戚,禮部也管得太寬了吧?
實是宋文豐誤會,孫侍郎在地方任縣官時洞察民情,減免鹽、茶、酒稅,辦事英明果斷贏得百姓愛戴,有“水晶燈籠”的美稱。三年前剛提拔上來,今年升任禮部侍郎,雖在官職前有個權字,可其轉正早已是板上釘釘之事,尚需幾年資歷罷了。
官家看向左側坐著的嶽太師,詢問的目光沒有得到回應,又看向右側的虞相,見其微笑不語,他一時也拿不定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