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醒後的宋文豐坐在床上,慨了會大宋之殤。
周惜惜推門進來,手裡端著兩豌豆腦兒,“宋郎起來了。”
跟隨她腳步的小廝擺好各類醃製菜品後,關上房門。
宋文豐喝上一口,“一會兒我先去尋謝家商號,待晌午用過飯後我陪你去買些裝扮。”
路上,二人白天趕路,夜晚便關上房門,靜寫書稿。他每寫下一頁,就由周惜惜謄寫修改,兩人協作效率不俗,已有整整五十回。
“我在客棧裡等宋郎回來。”
……
依趙賀所言,宋文豐在外城裡尋找著謝家商號,剛轉了幾個角就見到了明晃晃的三個大字——永昌茂,他邁步進門。
店內男子見有客到,急忙跑上前去。男子大約三十歲左右光景,身形消瘦,衣著華麗,長衫上縫著錦繡,“這位客官,敢問您想買些什麼?不如在下陪您一同轉轉,也好做些說明。”
他說話間,宋文豐觀察著店內裝飾,流光溢彩可謂是華麗至極,“在下從曹州而來,與謝老爺先前曾有約定……”
“咳。咳。這位書生,本店已不接待老鄉舊友,不如您另尋他處?”男子話說的很委婉,他將宋文豐當作是來借錢財的老鄉,含蓄的回答了他。
宋文豐笑道:“既如此,可否請兄臺幫在下尋來掌櫃。在下與謝家長子謝方臣乃是同窗好友。”宋文豐隱約暗示了他舉人的身份,這個名頭實在好用,來京一路能夠暢通,都多虧他這的名號。
男子聽後急忙跑回內堂,片刻後又從內堂跑出,將宋文豐領了進去。
宋文豐落座後,男子端來茶壺,身後跟著一名老者,只見他笑盈盈道:“喲。喲。喲。這位可是舉人老爺,先前多有得罪,還望您海涵吶。”老者笑容可掬,如同自來熟般。
“老掌櫃。在下自曹州而來,謝老爺曾看中在下的書稿,先前已付了定金。只是在下因私事離開了曹州,未曾如約送上,如今又帶進了京城裡。”宋文豐原原本本的將實情告知於他。
“敢問公子可是姓宋?”掌櫃仔細端詳著他。
“不知老掌櫃從何處知曉?”宋文豐頗為不解。
“嗨。您就是宋文豐,宋公子吧。老爺特意派人來信說,但凡宋公子前來商號,萬勿怠慢……”老掌櫃觀察他後,覺得其不似說謊,便將老爺的吩咐說了出來,“別說是咱們這京城裡了,我聽說別地的分號,也收到了此信。宋公子今日可帶上了書稿?”
“帶了。”宋文豐從懷中取出。
掌櫃接過書稿,翻開頭一頁後目光掃了兩行,“對。就是這句: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老爺信中說了,就是這句。”
“既如此,宋某已寫出五十回,不知謝老爺可有提過餘下的書稿。”宋文豐希翼地看著掌櫃。他心裡也沒底,心中暗想:先前是正經舉人的身份,如今卻是與人私奔的漢子,難免有些擔心。
老掌櫃連忙說道:“有。有。老爺說了,每十回交於宋公子三千貫。敢問公子是要官交子,還是金、銀或是銅錢?”
宋文豐皺著眉,稿酬數目與之前不同,他不願佔此便宜,問道:“先前曾與謝老爺約好,每十回兩千五百貫。不知這多出的五百貫又是為何?”即使他在路上,將一半家財用以購買食物分發給災民,如今包中已所剩無幾,他也要將此話問出口。
掌櫃輕拂著長須,端起桌上茶水後抿了一口,“既然宋公子是方臣的同窗,那便是我謝家的客人。也不妨與你說說實話,我家老爺,自打做生意起,就未曾賠過本錢。如今我謝家商號是何等規模,相信宋公子也略有知曉。些許五百貫,或是老爺知道宋公子離了家鄉,難免多些花銷後,有意為之罷了。”
掌櫃說罷見他仍然皺著眉頭,便又道:“些許小事而已,難道宋公子不肯將書稿託付與我謝家?”
“這到不是。只是,這數目……”宋文豐有些猶豫。
此時,掌櫃招來中年男子,先是耳語了一番,後又笑道:“宋公子初入京城,可能還不知這裡的花費。咱們便以房價為例,如何?”老掌櫃有心結交於他,如今正是時候。
“還望老掌櫃告知在下。”宋文豐對京城的瞭解實在不多,僅有一些幼時的零碎記憶,餘下的就是與人閑談中得知只言片語。現在有這老掌櫃親自說明,卻是求之不得。
“宋公子初來京城,這頭一日的花銷,便是那住宿。敢問公子昨夜花費幾許?”
“一貫餘,住在客棧。”
“如此,一年便要花去三百餘貫。這京城裡啊,可謂是寸土寸金,若是長期居住還是租房劃算。外城裡一般的房子,月租十五貫,若是有小院的可達四十貫餘。”掌櫃如實說道。
宋文豐聽完一驚,外城裡如他在曹州府裡租的院子,一個月就要四十貫。要知道,他在曹州的小院,一年才需二十五貫吶。況且,這還只是外城而已。
“重城之中,雙闕之下,尺地寸土,與金同價,非燻戚世家,居無隙地。宋公子可知此話何意?”掌櫃撫須而笑。
“敢問,這些房屋若是出售,價值幾許?”宋文豐決定先問一問。
“平房一千五百貫,閣樓兩千五,院子少則七千貫,多則萬貫。”老掌櫃又想起一句,“差點忘了。這是外城,若是內城裡,宋公子還需更進一步。”掌櫃沒再細說,內城裡可不只要有錢,更需要些旁的東西。
宋文豐聽後,終於明白了。他原以為腰纏萬貫就能達到小富的水平,沒想在京城,便也不過如此。四十章三國換來一萬兩千貫,往後要在這京城裡住,還是要節約一點才是。
宋文豐揮別了永昌茂門前的老掌櫃,一萬兩千貫交子放進懷裡,先前心中因此而來的底氣,幾乎沒有了。
但他還是安慰著自己,“怕什麼,先跟惜惜買個房子!對,先買個閣樓,趕緊寫完三國,然後再去端王府裡打工。”
宋文豐心中已有了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