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記得曾吃過這樣的包子,咬了一大口,“味道不錯,魚骨也剃的幹淨,再點一份,帶回去給二牛嘗嘗。”
“嗯,二牛肯定愛吃,要是楊嫂嫂在……”林韜知道自己說錯話了,連忙噤聲。
“淑娘肯定喜歡。”
宋文豐放下湯勺,看著人來人往的街道,彷彿要被寂寞吞噬。
總是會有太多的無奈,環繞在身邊,讓人無盡感傷。
緣起緣滅,緣濃緣淡,恰如風兒飄過,不受控制。
惟有因緣際會之時,好好珍惜那段短暫的快樂時光?
宋文豐做不到,你我也做不到。他不願時光短暫,不願就此割捨,更不能放棄執念。
人與人之間的相遇就想流星,瞬間迸發出耀眼的火花,註定只是匆匆而過?
不!
他說不!
我一定會踏著七彩祥雲接你!
……
早攤前,有幾名書生打扮之人經過。
“聽說沒,新來了個才子。”
“嘿,這年頭,讀過幾年書,就敢自詡才子。”
“也是,什麼才子沒見過。”
“那是,咱們李公子是何等人物。”
“在下更佩服古公子。”
“晚上餘某做東,請諸位賞光,去那醉仙居品一席蟹宴如何?”
“餘公子盛情。”
“我等卻之不恭。”
“某必赴宴。”
州學之中,生員過百。才學有高低,身家有厚薄,自然也就分了派系。才子身邊有金主,金主有幫閑,有人天生不對付,也有人志趣相投。
若入得州學,便是要有舉子之身,切莫問及名從何來,皆有各自法門,百般神通。
東有徂徠,西有嵩陽,南有應天,曹州州學地處三大書院之間,正是中心位置,又名曹州學宮。四大書院介於私學與官學之間,是大宋讀書人心中的聖地。主講人或講學者多為名儒、大家,甚至有學派的領軍人物;院中允許有不同的學派共同講學,重視學術之辯,堅守儒理,與佛、道相爭;其中藏書數量更是罕見,蓋為其師生所讀。
曹州學宮自是比不上著名學院,然其歷史悠久遠追至前唐開元,近百年來名士、大夫頻出,因此在官學中位列前茅,引來學子無數。
隆興六年九月初八,重陽節的前一天,宋文豐入曹州州學。
………………分割線………………
注:一、宋時飲食與現代略有不同,果盤珍饈大多在餐前食用。現代人多注重午飯或是晚飯,宋時起,改日兩餐為三餐,極為注重早餐。另,鱔魚包不是作者胡說,羊肉真的很貴,深受上層階級的喜愛,即使一斤百文,恐也少了數倍。
神宗時,汴京禦膳房每年消耗四十三萬斤羊肉。民間所耗數目之巨,本寶寶估摸不到。
二、曹州學宮始建於明代,故此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