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宜霖那孩子也喜歡擺弄那些花花草草。”皇后笑道。
駱沛山暗罵,喜歡花花草草的人多了,提誰不好,偏偏是孫宜霖那麼個未婚的公子,要說皇后沒深意的話,駱沛山將自己的名字倒過來寫。
怎麼著,駱靖博將娶孫宜霖的妹妹,還想讓孫宜霖將駱靖博的妹妹給娶回去?這是那貧苦百姓換親呢?堅決不能!
樂成帝可不關心靖婉的婚事,因此倒還沒想到這個問題上去。“皇妹說,那丫頭也拿了一份獎賞走,是送給她那未婚夫了?”
“那荷包三丫頭直接交給了臣,臣倒是將其給過那小子,只是,那小子說,有人比他更需要那份獎賞,就沒有接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樂成帝點點頭,“倒是個有骨氣的。”
在大長公主生辰後兩日,樂成帝宣佈,將接見十個領賞的人,放在殿試同一天。
很快,承郡王妃帶著還有些暈乎的李如玉進了宮。承郡王妃原本想著,等李如玉好了,再私下裡找駱家,將這事兒私下裡了結了,可是沒想到,這麼快就直接鬧到了聖上面前,她也慶幸如玉這會兒還病著,至少可以裝裝可憐,別的不說,至少不能讓自己女兒擔全責,不然,等嫁到陳家去,她還如何立足,不過承郡王妃也後悔,不該那麼快就杖殺了兩個丫鬟,那不是擺明了心虛嗎?而且,皇后怎麼都是自己的親姐姐,總不至於一點都不偏幫自己?在進坤翊宮之前,承郡王妃定定神,然後,淚珠子一下子就掉下來了。
承郡王妃也不是個蠢的,並沒有嚎啕大哭,要知道那種哭法容易招人恨不說,在聖上面前,萬一給你扣個失儀的帽子,可就得不償失了。
規規矩矩的跪了下來,行了禮。李如玉暈暈乎乎的跟在承郡王妃身邊,安安靜靜的。
皇后挑眉,“如玉這是怎麼了?”
“回娘娘,如玉昨兒回去就一直高熱,人這會兒都還迷糊著。”
駱沛山一個大老爺們,自然不會跟一個婦道人家掰扯什麼,而且他之前也沒想到李如玉會病了,不過這個病了,到底是真的病了,還是人為的病了,就值得推敲了。
“皇上,娘娘,臣那孫女原意是想等他表兄會試成績出來之後再說,若能得以考中,那就再緩兩日,等他考完殿試,一來是不想影響他考試,二來是不想影響他名聲,現在瞧著如玉郡主情況也不太好,也說不清楚,不如等幾日,到時候,將人叫到一起,是非曲直一一問明白便是,想來那時如玉郡主也該好利索了。”
駱沛山原本也打算依著靖婉的意思,之所以這麼快就找上承郡王,只是表明一個態度——他對此事不會善罷甘休,只是沒想到承郡王的脾氣比傳言中更暴躁。
“也好。如此,你們就先回去吧。”樂成帝說道。
承郡王妃心中一哽,她這是剛進來,就被攆回去,想要藉著李如玉現在這樣博取同情都不行,因為如果她堅持,就會被認為是不顧惜女兒的身體。承郡王妃朝著自己姐姐,天下最尊貴的女人看去,可皇后低著頭喝茶,根本就沒看她。她哪裡還有不明白的,她的女兒這是被徹底的厭棄了。承郡王妃擦擦眼淚,帶著女兒見禮告退。
至於承郡王,呵,承郡王妃基本上當沒看見他。
早些年,承郡王也是個懼內的,沒辦法啊,妻子是權勢滔天的定國公府嫡女,多少人盯著的香餑餑,要說嫁一個親王都可以,卻嫁給了上一輩親王的世子,現在的承郡王,無權無勢,眾人都說,這是樂成帝為了消弱定國公府的權勢,可是定國公府擺在那裡啊,更何況還有個皇后姨姐,他想要做點什麼,也要掂量掂量,可就算如此,承郡王府也還是風光了幾年,從什麼時候開始顯現頹敗之象的?他還真說不清楚……
此事就這般暫時的拖了下來,但是,知道這事兒的人還是越來越多,而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靖婉身上。別人碗裡的香餑餑,在最初的惋惜之後,自然不再盯著,可是現在這香餑餑又完好無損的重新擺回了桌上,一群人還不得的虎視眈眈,暗搓搓的謀劃著如何將這香餑餑扒拉到自己碗裡來。
孫宜霖知道這事兒的時候,直接砸了手裡的茶杯。興奮得有些難以自已,這是老天憐他,再次給了他機會,如果不好好的把握,再讓人搶走了,他乾脆一輩子都別娶了。
至於說什麼,妹妹即將嫁入駱家,自己一般情況不會再娶駱家的姑娘,那都是什麼玩意,又不是律法不允許,他自然就能娶。
要說,在官家尤其是高門大戶,基本不存在“換親”這種事,主要還是因為,每個家族都需要一張龐大的關係網,而姻親在裡面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兩家之間,一條紐帶就夠了,如果再來第二條紐帶,一般都是時間長了,需要繼續維持這段關係,就靠下一輩聯姻,當然,也有那關係好的,因為對方家裡是自己看著長大的孩子,放心,這就不屬於聯姻範圍,同輩中,第二條紐帶,那是資源浪費。
越是出色的兒女,越是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除了駱陳兩家以及李如玉,其實都不知道他們兩其實已經退了婚,他們都在等,等會試結束,等會試結果。
於是,在這種詭異的情況下,很多人都在關注陳正敏的會試成績,放榜的時候,那是比陳家人還積極的來看結果。
貢生取三百名,共三張紅榜,先是後一百名,看到或聽到自己名字的,即便是對成績不滿意,也還是喜笑顏開,而沒有名字的,無不是焦急的等待,或者知道自己是什麼水準,絕對入不了前兩百,自然就露出絕望的神情,然而眼底也還有一絲絲的希冀之火。
“少爺,不去看看?”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看什麼?駱尚書看中的人,會落到兩百名之後?”
“萬一發揮失常呢?”
“嗯,有道理,去,去瞧瞧。”
“是,小的這就去。”
這種情況還不在少數,於是,看榜的人多了一大堆,有不少還是相互認識的,看到對方後,先是一愣,他來幹嘛,他們家主子又沒有不能,不會)參加科考,然後很有默契的別開頭,原來大家的目的都一樣。
很好,第一張張貼出來的紅榜上沒有陳正敏的名字。
一柱香之後,第二張紅榜被貼了出來,嗯,還是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