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一眾漁人就被帶到父王面前,剛好六名。漁人見到眾多兵士雖然有些訝異,倒也沒顯得恐懼。西岐兵士不似其他地方的兵賊,這裡軍民一家,只要人沒犯法,兵士就絕不會刁難人。
“小民拜見大王。”
“不敢當賢者如此大禮,快快請起,快快請起。”父王當即上前去攙扶漁人,孤也學著樣子,假裝心甘情願地去攙扶近前的漁人。
“大王,我等哪裡是什麼賢人,俱是閑散人罷了。我等清晨出戶捕魚,午時販魚歸來,晚間對月飲酒,偷得浮生半日閑,悠哉又遊哉。”
“倒也閑趣,倒也閑趣啊。”父王感嘆一聲,問道:“孤方才聽先生所唱之歌韻度清奇,敢問是何人所作?”
漁人答道:“離此三十五裡,有一蟠溪,溪中有一老人,時常作此歌。我等耳邊聽得熟了,故此信口唱出,此歌實非小民所作。”
“原來如此,諸位請回。”漁人叩拜後,方才回到舟上。
“走,隨孤一道去訪賢者。”
“諾。”隨後,父王便帶著我等駕著馬前往蟠溪,方行了二十五裡,便聽前方林中傳出歌聲。
鳳非乏兮麟非無,但嗟世治有隆汙。
龍興雲出虎生風,世人漫惜尋賢路。
君不見耕莘野夫,心樂堯舜與黎鋤。
不遇成湯叄使聘,懷抱經綸學左徒。
又不見一傅巖子,蕭蕭蓑笠甘寒楚。
當年不見高宗夢,霖雨終身藏版土。
古來賢達辱而榮,豈特吾人終水滸。
且橫牧笛歌清晝,漫叱黎牛耕白雲。
王侯富貴斜暉下,仰天一笑俟明君。
“哈哈,賢者來也。”父王大喜,命道:“往林中請賢者來。”辛甲領命,策馬往林中而去,不久辛甲就帶來六名樵子,來到父王跟前。
“不知誰是賢者,昌拜見。”父王下馬恭迎。
“我等俱非賢者,不過山中樵子罷了。”
“若非賢者,安能唱出如此韻度清奇的歌來?”
“大王不知,離此十裡之蟠溪上,有一老叟,朝暮垂釣。小民等打柴回來,溪少歇,朝夕聽唱此歌;眾人聽得熟了,故此隨口唱出。不知大王駕臨,有失迴避,乃子民之罪也。”樵子說話間,還為父王指明瞭盤膝所在。
許是父王年紀大了,糊塗了,竟然相信他們的話。三十五裡,十裡,這分明就是在為我等指路啊。闡教也忒能裝神弄鬼,為了姜子牙能名正言順地在西岐為官,竟派十二金仙變化成漁人、樵子做那指路之人,可真是故弄玄虛的高手啊。
不過這安能瞞得過孤的卦算。
別了樵子,我等在往前行了七裡,又聽見歌聲傳來。
春水悠悠春草奇,金魚未遇隱蟠溪。
世人不識高賢志,只作溪邊老釣磯。
那歌是一名肩挑柴的漢子所唱,歌雖簡短,卻是到處姜子牙所在,也道出姜子牙志向。並非甘願隱居蟠溪不展抱負,而是世人不識賢者,若有人來請,必出山相助。
“大夫,那作歌的看著好生眼熟。”孤與散宜生駕馬相近,隨口說道。
散宜生定睛一看,當即一怔,上稟道:“大王,作歌之人似是那打死門軍的武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