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梟嘶鳴掠過宮上空,陰霾的天空下不見月色......”
“你聽聞過宮中流傳的恐怖傳說嗎?每逢月圓十五,當定下王的合巹,他便會如期出現。惴惴不安的妃嬪不會知曉,那君王踏著節拍的腳步就是死亡的序言。食血者露出的獠牙會伸向她鮮嫩的脖頸......”
一段書說完,說書人賣了一個關子,底下的聽客急急催著他往下說。說書人是個年過半百的老頭,他將摺扇輕輕一撂,伸出一隻骨節粗大的手掌,掌心向上一翻。
這意思便是,若想繼續聽下去,就得給些茶水錢。
底下坐著的聽客們自然有買賬的,又叫了幾壺好茶,用銀子打發了小二,眾人繼續聽下去。
“食血者長居於王宮之中,來無影去無蹤,無人見識過他是何等模樣,凡見識過,皆被咬死,死狀驚恐,但觀之全身唯有頸項間二枚齒痕,渾身不流一絲血液,血液如冰般乾涸。因只吸食鮮血,不喜人肉,故名食血者也......”說書人在那搖頭晃腦的說。
這是一間不大的茶館,說書人臺下擺著十六個大桌子,每個桌子邊都有四條長凳,現在,上座的人不多。
外邊的大街上一片晴曛,人群熙熙攘攘,茶館生意略顯的清淡,只稀稀拉拉坐著不到一半的客人,閒散的分坐在各處。
正是因為生意清淡,一位貴人才敢坐茶館裡聽書。
貴人的纖長有力的手指拂過一本市井上偷著賣的違禁小說——《食血者軼聞錄》。說書人今日所說的內容大多出自這本禁書。他不好奇裡面的內容,此書的內容他已經在出宮前偷偷閱覽過數遍。
這本《食血者軼聞錄》是他在路邊撿到的,並不想要別人拉下的東西,而是他很惜書。愛書之人捨不得書在街邊的地上被人踐踏,所以才撿起來。初撿到書時,他並不在意,隨手翻閱,竟然驚出一身冷汗,只因這書中的內容竟然和他心中的恐懼一致。
他到處尋訪作者,但這作者從來名不見經傳,而這本書又是手抄本。茫茫人海到何處去尋找寫它的人?
“今日又沒有收穫,所見所聞皆是書中所寫。“貴人的眼眸暗淡下來,饒是如此,他的眼睛依舊是波心蕩漾的湖中月,是萬千星子映落的星河。只不過宮中一直有人離奇死亡,所以湖月不明,星河黯然。
從多久以前開始了呢,王宮裡莫名其妙死人?坐在茶館裡聽書,貴為王太子的男子也不知道。
一切的開始是從十天前,還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十五年前?
王太子玄羲不由得打了一個寒顫,回憶莫名死去的宮女、內侍、妃嬪、公主,不論男女,聽到傳言的,和他親眼所見的,都統一的膚色青白,表皮乾涸,各個都是驚恐萬狀,在生前受到了莫大的驚嚇。
半月前又是一個十五月圓之時,玄羲著人在地宮宮牆後守著,侍衛向他報告裡面運出一具死屍,死者的頸部有兩個齒痕,身上的血液彷彿被抽走一般。
等到他親率東宮的禁衛趕到時,屍體卻消失了。動靜鬧得過大,只得到父王的呵斥,斥責他不好好讀書,卻與禁衛半夜驚駕,並且責罰了自己的好友,禁衛領率——柳牧景。
幸而被杖責的柳牧景無大礙,太子玄羲幾日後又在坊間撿取到一冊書本——《食血者軼聞錄》,上面寫了“被食血者咬死的人脖子上有兩個齒痕”,以及其他死狀都頗為一致。太子在《食血者軼聞錄》此書中受到啟發,來到最先流傳起食血者故事的茶館中探查。
宮中人之死,他不能坐視不理,但自己的父王對他甚是嚴防死守,不讓他知曉一點相關事宜,他只能透過自己的手段去查訪。
他的手指在《食血者軼聞錄》這本書上敲了敲,手指停在封面上的作者名字前:玉書君。
太子玄羲根據訊息,得知《食血者軼聞錄》的作者——玉書君應該就在這附近一代活動,似乎是一個寫故事兼賣書的書販。
他的手指忍不住又在書面上敲了敲,他有些不耐煩。太子不能在宮外過多停留,他一連三天都沒有遇見那個神秘的書販,只見一個老先生天天說《食血者軼聞錄》書上的故事。
禁書卻不禁說書,只因王朝有規矩,凡是書籍發行須得司經局的稽核,未經稽核一律作為禁書。
俗話說的好,朝廷大門朝南開,有才無錢進不來。
若是想要過中書令下屬司經局的稽核,必須先備上不少銀子,一些小作者一年也掙不了多少,沒有錢打通關係,司經局一年也稽核不過幾部書。
所以市面上的禁書遠遠多於允許售賣的書。對此,朝廷從來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有在嚴查的時候才把這些賣禁書的、寫禁書的人抓來湊數。
不過在明面,寫禁書依舊是違背法度。王太子玄羲也明白以前玉書君會出現在這裡,但現在未必會再來,他在此地守株待兔,也許永遠等不來玉書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