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寫女性全是男性視角,賢淑溫良、逆來順受、三從四德。
我覺得這部片子可以側重於從女性的角度來講故事。
我希望能把這幾個女性角色塑造成“無賤相有骨頭”的形象。
就是說她們不依附男人存在,比如陳若兮這個角色......”
首映禮之後,第二天,陳詩人就約了陳默一起聊《網逝》這個作品。
陳詩人是驕傲的,他的想法也沒那麼齷齪,就是想要透過自己的想法,來打動陳默,說服陳默,征服陳默讓他把這部作品拱手相讓。
沒錯,就是這麼自信。
這也是陳默雖然對陳詩人當初說什麼“阿貓阿狗”,心裡挺膈應的,但是對他本人卻並沒有太過討厭的原因。
驕傲的人,雖然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點,但是你不得不說,人家的確是有實力的,而且沒有玩那些下作的花樣,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對於陳詩人拍《搜尋》的想法,陳默也是第一次聽到。
“陳若兮這個角色,很複雜,很矛盾,也很現實,我更希望把她定位為人而非記者,從個人感情上來說我讚美她。她每一次說到“我要重新開始”的時候,我都一激靈,這樣的人是打不敗的。”陳詩人又說道。
這很陳大導演,說實話,陳默還真的沒想那麼多,他是個俗人,對藝術的追求有限。
他想拍《搜尋》更多的是從個人的感受出發。
而且對陳若兮這個角色,他也沒有陳大詩人想的那麼多。
他只是純粹的討厭這種人,對就是這麼簡單。
特別是談到陳若兮跳樓,兩人就產生了巨大的分歧。
老陳認為:“陳若兮跳樓,這對一個記者來說太殘忍了!”
但是陳默卻針鋒相對:“那葉藍秋呢?難道她就該死?這一切是誰導致的?最大的惡意源頭來自於誰?陳若兮!我不明白,是,從女性的角度出發,陳若兮自強不息,可是她的出發點就是建立在抹黑葉藍秋的基礎上,她為了自己的事業可以不擇手段,可是有考慮過葉藍秋嗎?”
“真正讓人欣賞的自強女性,不應該是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的!”
兩人互相爭辯不休。
誰也說服不了誰,但是氛圍卻反而挺好的。
因為陳默也好,陳詩人也罷,兩人都是圍繞著《網逝》裡面的角色,故事來爭論的。
“陳若兮這個角色,我覺得描寫很好,刻畫了當下一大批傳媒從業者的嘴臉,“正義感”爆棚,善於煽動,散佈謠言,不屑思考,借公器狹私報復,貪小利終陷尷尬。”
如果按照你的偏激的想法,讓陳若兮的結局和小說裡一樣是跳樓,你不覺得太過了,並且不現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