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窯大隊的問題很多,最突出的就是人才不足,但這些問題,都是大隊企業進行擴張時暴露出來的。
也就是說,它是在擴張,擴張就是有實力的象徵,這年頭,不知道多少大隊朝不保夕,能維持生計已經不錯了,還有餘力進行擴張的,實在是其中的少數。
南窯大隊就是少數中的少數,整個西陝省,包產到組走在最前面,別的大隊才想著是不是學一下的時候,它就上馬養豬養魚和制磚,等等,總是快人一步,總是引領潮流,爭議不小,但成果也是斐然。
林曉光聽嚴東明說這些紙面上的成功,說實際存在的問題,沒什麼直觀的概念,因而便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還是去基層看看吧。”
“也好。”
家裡待了兩天,也沒想出什麼好的法子,親戚沒見著多少,倒是把林爸的新同事和新鄰居認個臉熟,上門的人不少,弄得頗不安寧,他不勝其煩。
於是,他便向楊文姝請假,好說歹說,林媽終於鬆口,可以出門了。
自從搬新家到燕塔後,家裡距離常安確實遠了,距離終南山下的雲臺公社那就更遠了,這年頭交通不便,去這麼一趟來回坐車的,太麻煩,以至於林爸和林伯平林淑萍之間的走動也少了,回老家的次數屈指可數。
距離遠,嚴東明卻有應對的法子,開了一輛車過來,不是拖拉機,也不是邊三輪,而是老上海轎車,八成新,南窯大隊的。
楊文姝送他們出門,看到嚴東明和這輛車,登時說道:“我說東明,你好歹一個副主任,都省人大代表了,還這樣對這小子,知道的人說你們感情好,不知道的,還以為你一個副主任巴結老林這個分局局長呢。”
嚴東明一怔。
林曉光為之一愣,才看向他:“東明哥,省人大代表了,厲害啊!”
“姐,嘴長在別人身上,愛說就去說吧,我問心無愧,只要您不嫌我煩,下次我還來。”嚴東明先對楊文姝回答一句,才轉過身,擺擺手,說道:“你知道的,實行包產到組後的第一年,我就成了縣人大代表。”
“第二年,也就是80年秋天,南窯大隊地裡種的小麥大豐收,塑膠大棚種的蔬菜大豐收,養豬場的豬和養魚場的魚也大豐收,等等,我就成了市人大代表。”
“省人大代表要晚一點,還是年前年度總結會議後,被顏記者採訪後見報,人民日報點評後當上的。”
說起這事,嚴東明也不乏激動。
古往今來,有哪個大隊書記,能像他一樣,三番五次接受市報省報央報的採訪,一次次出名,揚名立萬青史留名,不知道公社的常書記和縣裡的李書記有多羨慕。
“行了,別得意了,走吧。”林曉光卻不得不打斷,沒看到路過的人都看過來了嗎?
“去了別給東明添亂!”楊文姝最後又囑咐一句。
“知道了。”
三人就此上車,嚴東明沒有司機,自己開車,林曉光不好擺架子坐後面,就坐副駕駛位,便只好委屈安洋一個人坐在後面,林曉茉也想回老家玩,被楊文姝一瞪,脖子一縮啥也不敢說了,只是可憐巴巴地看她哥。
對此,林曉光也愛莫能助,他還自身難保呢。
老上海揚長而去。
路上,邊走邊聊,林曉光看著這車的內飾,嚴東明見了,笑一下,道:“別看是輛二手的,照樣四萬塊錢呢,而且等額的工業券還不能少。”
安洋安靜地聽著,不發表意見,感到無趣就看看窗外,更多地時候還是看林曉光。
林曉光沒吭聲。
他在想,記得眼下國產轎車,頂級的一個紅旗,相對平民的就是上海,北京吉普不在轎車行列,其他的解放卡車之類的不說,伏爾加等外國車更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