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召開運動後第一次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長會議。
會後,該局給國務院的報告中提出:“各地可以根據當地市場需要,在取得有關業務主管部門同意後批准一些有正式戶口的閒散勞動力從事修理、服務和手工業等個體勞動,但不準僱工。”
這實際表明,計劃經濟被撕開一道口子,這個口子叫個體戶。
從今年開始,以往大街上東奔西走販賣東西的小商販,正式有了一個新身份,個體戶。
各地領會中央精神執行政策,各地打擊投機倒把辦公室執法力度略有差別,但總算不再是一棒子打死,直到次年年底,正式的具有法律效益的被國家予以承認的個體戶工商營業執照出爐。
個體戶的春天到了,不用再擔驚受怕了。
但有一點需要注意,個體戶經營時,8個人以下就叫做請幫手,8個人以上就叫僱工,8人以下不算剝削。
這是中央書記處政策研究室的經濟學家林子力,從馬克思《資本論》的一個算例中,推算出一個結論,這就是著名的“七上八下”理論,國家承認,各地工商部門廣泛執行。
對林曉光來說,如果膽子大一點,敢以身試法,這個體戶他也能當。
但做事還是要穩妥點,可不能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所以他想悶聲發大財,找人在前面擋子彈,自己躲在後面吃肉,這清華校工廠,就是一個很好的盾牌,當然還能有第二個,比如說肖家村。
林曉光還沒想好,怎麼說服校工廠負責人。
同樣一件事,對肖家村來說能救命,不過對清華校工廠而言,純屬錦上添花,甚至連這個都算不上,工廠負責人會不會看上這個小玩意,他心裡沒底。
但時間可不等人,東西拉來必須有地放。
於是,他想了別的法子,讓郭紅兵,在南邊的中關村租了一個帶院的房子。
等印刷機拉過來,找來前天來的三人,開始維修。
林曉光指著郭紅兵,對三人說道:“缺什麼?你們找他要,叫他去買,100塊錢的預算,修好了,剩下的錢你們平分,剩的多,你們分的多。”
交給郭紅兵十張大團結,他交代一番,就撤了。
回到學校,沒多久,蔣學武找過來,氣喘吁吁:“小光哥,你讓我找的小人書,差不多都收集齊了,這麼一袋,現在咋辦?”
蔣學武是蔣學文的弟弟,學習差的要死,考不上大學,在北平鄉下插隊。
去年年底南雲知青請願罷工後,全國各地陸續有知青返鄉,人數比較少,都是渾水摸魚過來的,他就是其中之一,可回到家,卻沒事幹,工廠擠不進去,林曉光便把他叫過來,幫忙做事。
知青大規模返鄉潮即將到來,就說明嚴打不遠了。
“行了,放車上,跟我走。”林曉光指了下永久。
倆人過來時,郭紅兵喜不勝喜,盯著印刷機上來回走著,旁邊三人還沒走,待在院裡吃東西。
“怎麼了?這麼激動?”
“小光哥,印刷機修好了,你看,這是印出來的東西。”郭紅兵指著油印紙。
印刷機修好,這讓林曉光長舒一口氣,對三人一一道聲謝,然後才把手裡的東西遞過去,對他說道:“別看那個了,咱印的是這個。”
“小人書?”郭紅兵很困惑,拿著手裡的小人書翻著。
“不是,準確地說,是上面的人物。”
“上面的人物?”這可有些驚奇了,但他還是沒聽懂。
林曉光不藏著掖著,翻開小人書比劃,對著北印的唐國棟二人,和校工廠羅工說道:“咱要印的東西,就是這上面的人物,就比如說這本《水滸傳》,裡面有一百單八將,一張21x29.7的紙,上面印三十六個,差不多每個火柴盒那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