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1月24日,江淮風陽小崗村的農民們如坐針氈,面對即將到來的春荒,18戶小崗村戶主做出了一個當時驚世駭俗的決定。
包產到戶。
當時,這個舉動是冒天下之大不韙,也是一個勇敢的甚至是偉大的壯舉。
“我們分田到戶,每戶戶主簽字蓋章,如以後能幹,每戶保證完成每戶的全年上交和公糧,不再向國家伸手要錢要糧。如不成,我們幹部坐牢殺頭也甘心,大家社員也保證把我們的小孩養活到18歲。”
寥寥數語,卻擲地有聲的宣言,拉開中國農村改革的大幕,改變中國億萬農民的命運。
1979年2月12日,正月十六,元宵過後的第一天,晚上入夜,南窯大隊,林曉光在堂叔林伯原家,見證南窯村包產到組。
原本,這是沒有的。
並沒有像《大江大河》電視裡演的那樣,把全大隊的人召集起來,男女老幼,齊齊在打穀場,帶頭人站在主席臺,堂堂正正地宣稱:“我們要包產到戶!”
反而,他們像是做賊一樣,鬼鬼祟祟的,深怕事情洩露出去。
二十來個人,圍成一圈,大隊黨支部書記嚴東明發言:“我們包產到組,瞞上不瞞下,不準向任何人透露。”
眾人齊齊嚴肅起來。
柳宏昌卻盯著林曉光:“他幹嘛來了?”
林曉光站起來,迎向眾人的目光,說道:“我只帶耳朵不帶嘴,也就是回去之後,給我爺爺彙報一下。”
聽到林志國不反對,這下眾人心裡有底了。
嚴東明說道:“我們包產到組,大家都不必有心理壓力,因為已經有人這麼做了,而且到現在還好好的。”
他把西川省光漢縣金魚公社的事,跟大家說了一遍。
大家頓時更有信心了。
嚴東明接著說:“土地這些生產資料,所有權是國家的,是集體的,我們現在包的是使用權,這個一定要記清楚。”
“那收成呢?”杜正義問。
“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由你們組內自由分配,大隊不干涉。”
中年們很興奮,想著,這一年到頭,還能剩下多少自由分配。
老人們抽著旱菸,默不作聲,眼神中卻透露著激動。
嚴東明繼續說:“從今年開始,不算工分了,各種各的,多幹多收,少幹少收,不幹餓死,看哪個偷奸耍滑。”
“這話說得對。”
楊紅軍拍手叫好:“往年哪個隊裡不出幾個懶漢,死皮賴臉的,今年不幹活,全把他們給餓死。”
這話一出,頓時人人申討懶漢。
林仲軍指著柳金昌:“你們隊裡王寡婦,真夠不要臉的,幹活不見她的份,分糧倒是積極得很。”
柳金昌便反駁:“你們三隊不也有二流子,整天賊眉鼠眼的,瞅小媳婦挺來勁,幹活就蔫了。”
“說啥呢,說啥呢?說正事。”見越說越偏,林伯原不得不站出來。
大隊長一發話,還是很有威力的,頓時人人住嘴。
嚴東明拿出一副地圖,攤開,指著上面:“按照莊稼長勢和田質,我把全隊土地分成三個等級,丈量面積,根據等級優劣搭配,為分配公正,使用傳統的抓鬮辦法,抓到哪坨是哪坨,大家誰有意見?”
“這辦法好,公平。”
“對,全憑運氣,運氣不好,怪誰?”
沒人反對,嚴東明繼續說:“每個生產隊,分成三個生產組,小組內部,你們可以再分,不過要公平,出了問題,大隊要干涉,沒問題吧?”
“沒問題。”
“那好,全大隊,四個生產隊,分成十二個生產組,我宣佈一下誰是生產組長,誰就來抓鬮。”
氣氛頓時一凝,眾人齊齊一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