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5月11日。
《光明日報》發表本報特約評論員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由此引發一場關於真理標準的大討論。
每個班都有政治學習會,英語班也不例外。
不過會上主要是學習人民日報社論精神,推選某個同學為大家讀報紙,朗讀極其枯燥的長篇社論,這個讀報人一般是團支書,不過也有例外,其餘同學逐條分析、研究、學習,名曰政治學習會。
同學們都很熱情,也很積極主動,在政治上,緊跟黨的步伐。
林曉光沒有在學習會上聽誰講起實踐這篇社論,還是中午吃飯時,聽同學們都在七嘴八舌討論,才意識到發生大事。
“檢驗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實踐,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則,任何理論都要不斷接受實踐的檢驗,這話說的太對了。”梁振道激動之餘,重重地拍著飯桌。
“你這麼激動幹嘛?理論之所以是理論,某種程度上來講,和實際是脫節的,怎麼實踐?”陳一鳴不樂意了。
“勝利,你來說說,這話對不對?”梁振道把錢勝利拉入戰團。
“老道,老陳,這個實踐論和真理觀啊,我不懂,真不懂,你就別為難我了。”錢勝利苦惱地抓耳撓腮。
“小光,那你說!”梁振道又看向他。
林曉光怔住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還需要討論嗎?明擺著的事,時間證明了的事,一場波及全國的大討論即將展開,眼下非常時期,身為大時代裡的小人物,還是要遠離政治。
“遠離政治,遠離政治,遠離政治,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他沉默著,一言不發,低頭看著飯盒中的飯菜,一動不動。
“小光,怎麼啦?說話啊?”
“不好意思,我突然想起一點事,先走了。”林曉光一拍腦門,恍然大悟,對三人微微一笑,隨即端著飯盒轉身出門,神色匆匆。
“躲進小樓成一統,管它春夏與秋冬。”
三人看著他,默然無語。
自從那天光明日報發表社論後,大討論愈演愈烈,就連班上的政治學習會,徹底變成那篇實踐社論的研討會,林曉光躲都躲不及。
終於有一天,上完課後,傅老師叫住他。
“林曉光,出來一下。”
他最近跟傅老師走得比較近,卻沒引起同學們的過多專注,一來他在英語學習上,是班上的一哥,二來他年紀小,別人也不會聯想到那方面,只當是師生關係好。
林曉光出門後,跟上傅老師的步伐:“老師,有什麼事情嗎?”
“還真有事,帶你去吃北平烤鴨,開學這麼久,你不是吵著嚷著我不請你吃嗎?今天有人請,放開肚皮大膽吃。”傅老師笑意盈盈,上下打量著他,很是開心。
林曉光被她看得心裡發毛,還以為心思被看穿,誰料原來是這樣。
“有人請客啊,那我可以帶個人嗎?”他開玩笑試探。
“當然可以啊,反正有人掏錢,他無所謂,我就我所謂。”傅老師笑意更甚。
林曉光有些詫異,不過話既然說出口,那就不能再反悔,再說,他還欠著表妹一頓北平烤鴨呢,當下,他嬉皮笑臉道:“那行,我去叫我表妹。”
傅老師知道他有表妹這回事,也知道他還有個堂姐,更知道他們一家子是清北人,只不過是聽說,見面還是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