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兒,馬經夫出院一個多月了。
馬經夫的病情在原有基礎上又有所好轉,大量注射激素所産生的副作用除臉上的胡須之外逐漸恢複正常。
透過堅持不懈的鍛煉,馬經夫胳膊和手的功能開始恢複。
不過,據醫生說,馬經夫能恢複到這種程度,已經是奇跡,這種病根本沒有重新站起來的可能。
馬經夫的手能開始翻書後,他就捧著《中醫概論》如饑似渴地讀起來,他希望能從中醫的角度對自己的病情有進一步的瞭解,這個不肯屈從命運的年輕人,要從中醫寶庫裡找出自我治療的方法。
隨著更深入的瞭解,馬經夫從博大精深的中醫理論中找到了自己能重新站起來的科學依據。
然而,這個可喜的發現卻令馬經夫萬分懊悔,同時也痛恨起那些為他治病的醫生——那些保守的醫生。
唉!爸爸常說藝不壓身,家裡又有許多關於醫學方面的書籍,我怎麼就沒按爸爸的提議把看閑書的精力,往這方面放一些呢?!
如果早些掌握這方面的知識,我絕不會聽任自己肢體的肌肉萎縮到如此嚴重的程度。
如果不是這些庸醫一再阻攔我做被動運動,我根本就不可能錯失預防肌肉萎縮的良機。
現在一切都晚了,我只能是永遠拖著無法恢複的殘疾身軀度過餘生……
為避免今後再有類似患者重蹈自己的覆轍,馬經夫萌生了用切身體驗寫一篇論文的沖動,最後是當時的社會背景,使這個能觸類旁通的年輕人打消了自己這看似荒唐的念頭。
而十幾年後,醫學專家關於“格林巴利氏綜合症”治療的論述,證明瞭當時馬經夫的想法是對的,如果當初他的觀點真能公之於眾,將會使很多相關患者免去終身肌肉萎縮的傷痛。
痛定思痛,馬經夫對人體經絡和針灸手法進行了深入的瞭解,隨後這個一心想重新站起來的年輕人開始為自己進行針灸治療。
經過近一個月的自我針灸,馬經夫的手臂已經能夠運動自如,今天起,他開始為下肢做針灸了……
“這兒是委中,這兒是足三裡。對,這兒是三陰交。經天,再往上點兒,對,就是這兒。行了,你把針灸盒兒給我。”
馬經夫坐在炕上,按照針灸示意圖上的位置在自己腿上尋找xue位,爾後讓弟弟幫忙用棉簽沾上紅藥水,在xue位上做好記號。
當xue位全部確定後,馬經夫開始為自己針灸。
紮完委中,馬經夫又用銀針哆哆嗦嗦地對準足三裡紮了下去。
雖說手能動了,但畢竟不夠靈活,而且力量也還有限,因此僅能單一地採用“插入法”。
馬經夫用手指捏緊銀針往xue位插著——
一下、二下、一連三下,六寸長的銀針已插進面板裡一大半,但馬經夫既沒“針感”也沒“得氣”。
馬經夫緩口氣後,用手指撚了撚銀針仍然沒有什麼感覺,坐在旁邊的馬經天嚇得緊緊地閉上眼睛不敢再看。
馬經夫深吸了一口氣後,再次將銀針向下刺去,一股電流直擊腳尖把他痛得叫出聲來。
正在打哆嗦的馬經天被嚇壞了,隨著“媽呀”一聲,他睜開眼睛光著腳蹦到地上就往外跑。
馬經夫被弟弟的狼狽樣逗樂了,同時更為自己剛才所感受到的強烈“針感”而欣喜……
功夫不負有心人——
透過堅持不懈的努力,一個月後,馬經夫終於顫顫微微地站了起來。
一寸,兩寸,他憑借腋下的雙拐一點點往前挪著,黃豆粒大的汗珠子不斷往下滴著,不一會兒的工夫,馬經夫身上的衣服全都被汗水浸透了。
什麼循序漸進,什麼欲速則不達,什麼過度疲勞會産生副作用,醫學理論以及親人的勸阻對馬經夫一律沒用,他要不停地走下去,跌倒了再次爬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