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服務生的帶領下,在僅有的一處空位坐下,兩人快速的點了三個炒菜,又要了兩碗燴面。
燴面的味道,鮮美勁道,面有些像sx的扯麵,不過扯麵是幹的,而燴面是湯的。
飯菜被兩人一掃而空,兩人忍不住對這燴面一陣的贊美“好吃!”
大概瞭解了這個城市的風土人情後,兩人準時地坐上了路過開往武漢的火車,上了車人擠人,想挪動下身子都困難,直到過了駐馬店,下車的人多,才找到座位坐下。
剛上車時由於人多,又是悶熱難當,擠得兩人滿頭大汗,幹渴無比,趁著這時稍微輕松點,有即時上車賣冰棒的,於衛買了好幾根冰棒,吃完了冰棒,兩人這才覺得舒坦了。
終於在淩晨4點多,列車到達了漢口站,他倆下了火車,一股悶熱的氣浪撲面而來,催生了兩人一身的汗。
來時就聽說,武漢是個火爐,果不其然,剛下車就跟他倆來了個“下馬威”,讓兩人難以忍受。
潮濕悶熱的空氣沖蝕著他們身上的每個毛孔,滲出粘稠的汗水,感到十分不舒服。
空氣中夾雜著發黴的味道,好像一個勁的往鼻孔裡鑽,讓人揮之不去,有什麼辦法呢?總不能不呼吸吧?
忍著吧!總要適應這裡的氣候的,畢竟從幹燥地帶來到潮濕地帶是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更奇怪的事情,讓他們絕對想不到,出了車站面對著站前街道,一幅奇葩的場景展現在眼前。
由於酷熱難耐,站前街的居民每家每戶都將竹床擺到了大街兩邊睡覺,馬路中間只留個過車的通道。
男女老少穿著褲頭背心,也顧及不了廉恥,因為在這裡已經是司空見慣了的,外面的溫度起碼比起室內溫度低了有3、4度,雖然避免不了被蚊子叮咬,但總是能睡著覺的,在室內熱得根本睡不著,有空調的人家畢竟是少之又少。
他倆相視一笑,感到很奇怪也很是新鮮,可更多的是發愁,面對以後的學習生活,這樣的氣候今後讓人怎麼過?
黎明的不適應即可顯現出來,他漲紅著臉對於衛說:“怎麼我覺得胸悶氣短?”
看到他難受的樣子,於衛趕緊對他說:“你長吸口氣,做深呼吸,快點!”
黎明照著於衛說的去做,被憋著通紅的臉終於有所緩解,於衛這才放下心來,然後調侃到:“你這適應症也太厲害了吧?不會這麼看不上這裡?”
“我也就是剛才片刻感到不舒服,現在好多了!你又不是不知道,在通教大隊上學時時,就因為肺炎住過院!”黎明辯解到。
於衛這才想起黎明是在自己得氣胸醫治出院後,得了肺炎住院,出院後口口聲聲說是於衛給他傳染的。
這他媽那跟哪兒?故意找個藉口開玩笑罷了!記得當時學員們以得病住院為榮,那樣可以脫離軍校的管理,舒服自由一段時間。
武漢通訊學院錄取通知書上是讓所有學員報到期間,在漢口、武昌兩個火車站有接站車輛,按照車站廣場接站人打出的橫幅為準。
他倆在在車站附近轉悠了近兩個多小時,天已大亮,他們按照通知書上的指示,在廣場找尋學院的標誌。
此時的廣場,到處是打著橫幅的標語,大都是軍隊院校,有五六家。但不不難找,很快他們站到了通訊學院的車輛旁。詢問妥當後之後,上了車。
等到這輛車坐滿,就一路開往了學院,出了車站街一路上於衛一直看著窗外,大都市就是大都市,高樓大廈比起邊成來要多,馬路也要寬。
正趕上上班的高峰期,大街上騎腳踏車的人流熙熙攘攘、車水馬龍,人們又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看到這一切,剛開始下火車後,一切的不順心和煩惱,都被拋到了九霄雲外去了。
他們眼裡充滿著期待,以一種獵奇的心情接受了這一切,只是盡快讓自己適應這裡,融入到這個大都市裡。
車站距離學院不遠,十幾分鐘就到了,當乘坐的車輛拐過了彎,於衛看見了馬路旁的路牌上的字“解放公園路”。
他知道馬上就要到了,通知書上印著學院的地址:h市解放公園路42號,街道兩旁被茂密的樹蔭遮蓋,定眼一瞧,大大的樹葉,樹幹又粗又壯而且沒有皮。
這沒有皮的樹於衛第一次見,不知道它是什麼樹,也不好意思去問,怕被車上的人笑話。
黎明卻忍不住問了起來:“問一下,馬路兩邊的是什麼樹?”
因為坐在前排,直接問的司機。
“這是法國梧桐樹!”司機回答。“法國梧桐!這樹長得真茂密!也很好看!”黎明忍不住驚嘆到。
“過一陣裡子,到了十月底,你就會覺得它煩了,到處飄散著黃色毛毛”司機又說。
“那為撒呢?”於衛很驚奇。
“它結的種子是個小球,掛在樹上等到深秋,小球一個個爆裂開了,裡面的種子被風吹得四處飄落,是這樣的!”司機頗有興致的介紹著。
正說著,車已進了學院大門,裡面十分開闊,接學員的車停靠在中央花壇的旁邊。
司機告訴大家:“下面有個隊的人來帶路,到自己所在的隊報到!”車上的人陸續下車。
於衛站在車下,掃視了周圍的環境一圈,看到正南方,一棟白色瓷磚外牆的大樓,十幾層高,60米長,磅礴大氣地矗立在前方,大門屋簷上金屬雕刻著三個金燦燦的楷書大字“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