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在你複員時咱們打賭,我說今年過來,你說我來不了嗎?這不來了?”於衛笑著說。
接著於衛問了家裡的近況,才得知武平的哥哥和姑姑,都因為仵和人的事情現在還被關在古城分局看守所裡,家裡人深受其害,苦不堪言。
分局調查仵和人事件形不成案件,通不過檢察院審理,只能暫時關在看守所裡,各家的人都想方設法的營救自家的人出來。
照常理形不成案件,就證明無罪,應該釋放,可古城分局不這麼做,居然收錢放人,對不是案件主要人物的被關押者,收費放人,理由是破案需要經費,這個案件讓分局付出了很大的人力物力。
這真是一種亂象,在改革開放頭幾年的八十年代末期,人們的思想意識逐漸被腐蝕,公務人員因為收入低,就利用手中的權力,收取額外的費用。
有的單位更是巧立名目,以各種手段自立名目,收取各種費用,古城分局的這種做法,嚴重地違背了執法機關的規章,助長了歪風邪氣。
但在他們看來,這是理所應當的,不覺得這是在欺壓老百姓,在他們眼裡這是給單位在創收。
武平的哥哥,家裡雖然湊齊了錢交給了他們,可他們卻說武平的哥哥因為是仵和人案件的主要嫌疑人,所以暫時不能放。
錢交了又不放人,這是什麼道理?從內部得知,如果要放人得再交錢,武平全家陷入了困境,哪裡再有那麼多錢?前面的費用還是東拼西湊的四處借的,再要繳費哪裡有?只有跟他們軟磨硬泡了。
武平的姑姑,他姑父也湊齊了費用,已經交了,這幾天就放出來,可在看守所裡已經被折磨的得了類風濕的病。
全身疼痛浮腫,期間保出來治病,稍有好轉後來又回去了,病的比以前更嚴重了。
可以看出武平全家人都做了這次事件的犧牲品,飽受其害。這種雖然按照“私倒”抓起來的案件不好定罪。
在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同一産品有兩個價格,在價格雙軌制和商品短缺的作用下,“倒爺”開始出現。
1983年前後,第一批“倒爺”出現在bj和深圳。前者是政策資源和權錢交易的中心,後者則有寬松的商業氛圍和對外開放的視窗效應。
1986年,全國有各種公司36萬多家,其中25萬多家是在流通領域混飯吃,也就是傳說中的“皮包公司”,不少人因此掘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十億人民九億倒,還有一億在尋找”,這句當時流行的順口溜形象地刻畫了人們對這一特種甜頭的嚮往。
國家要改革開放,要放開流通領域,可剛剛體驗到好處的老百姓,急於體驗改革開放的成果,尤其是對家用電器,顯示出了旺盛的購買力,彩電、冰箱、洗衣機三大件,簡直是供不應求。
而國內生産廠商的生産能力,遠遠達不到供貨要求,便産生了憑票購買的變通措施,有人發現了這裡面商機,便透過各種關系搜尋貨源,得到貨源後伺機加價倒賣,從中盈利。
老百姓居然拿不到特供的票子,只能從“倒爺”商販中購買,雖然貴上幾百元,但也欣然自得,因為也能享受到改革開放帶來的家用電器半自動化的果實。
得了實惠,當然其樂融融。有誰家備齊了家電,在單位、家屬院裡那可是出盡了風頭,讓人羨慕。
人們便爭先恐後地託關系、找熟人,就是借錢也要把這家裡的半自動化搞起來。
後來,國家大量進口國外家電産品,以rb産品最多,什麼日立、松下、索尼三大品牌充實著國內市場,讓rb人掙了國家不少錢。
那時,人們還以購買到rb品牌為榮,現在想想真是可笑而無知,殊不知rb侵略中國,欺壓中國人民的年代,是中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凡在如今,對rb貨瞄都不瞄,也看不起買rb貨的人,哪怕是合資的,就家用車而言,見到開rb品牌汽車的人,都會被認為沒有骨氣。
不談民族仇恨,單從産品質量上講,那個年代的家電産品,rb貨品質是優質的,最起碼用上十年不壞。
十年後,中國的家電産品賣到了全世界,佔據了世界很大的市場份額。
後來,《投機倒把罪》被廢除,因此而坐了“冤獄”的人全部釋放了。現在說起來,只是笑談而已。
對那些深受其害的人來講,可能就是痛苦的回憶,大多數人因此一蹶不振、偃旗息鼓,只有少數能重整旗鼓,從頭再來。
於衛在武平家呆了一個星期,沒有上次來見到的浮躁氣氛,也看不見成群的客人,經過了短暫的繁華後,他家裡人逐漸恢複了平靜。
每天早晨早飯後,武平騎著板車,拉上裝滿編織袋子的衣服,向服裝批發市場而去。
於衛也搭把手,有幾天的時間隨他去體驗生活。
批發市場在一個挺大的地方,到處搭滿了臨時的簡易房子,商販們只辦個《個體營業執照》,市場辦公室只收取管理費,安排好攤位就可以經營了。
武平的攤位位置挺好,在市場大門的前部,人員流動大,採集服裝的商販駱驛不絕的走來走去。
見到旁邊一家一家貨走的很快,而武平的貨卻走不動,勉強走上幾件,也就交了當天的攤位費了。
於衛觀察了一兩天,感到武平的貨在市場上屬於高檔一些的,所以價錢偏高,而且最要命的是季節不符。
都面臨春夏交替了,他還在賣冬天的衣服這顯然不合適。於衛將自己的發現告訴了武平,他也有同感,但積壓的貨物怎麼辦?不處理不行。
於衛告訴他趕緊去南方提貨,積壓的冬季貨物處理不掉,來年再賣,畢竟冬天的服裝款式較少,處理起來容易些。
武平聽從了於衛的建議,和家人商量後湊齊了叄萬元經費,去廣州提貨去了。
武平一走,於衛感到再帶到這裡也沒什麼事,整天的亂轉,一天突然發現北關的新聞大廈,從樓頂一直到地上出現了兩幅巨大的黑底白字的悼念條幅。
一位重要的領導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