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春晚一樣,壓軸小品總有其出色之處,下邊疲乏的觀眾到底又強打起精神。
不多時,大家便看見這些小年輕們搬上一個方形的架子,然後一個學生頭戴“天線”觸須走到方框後面。
女孩穿著紅色西服,面容嚴肅的道:“下面播送一條快訊……”
人們恍然,原來她扮演的是電視機裡的新聞節目啊!
這也算是惟妙惟肖的,觀眾紛紛露出會心微笑。
然而——
當女孩播報的快速從喇叭傳入人們耳朵時,他們卻又笑不出來了。
“國家體委局已與美國正式簽訂《長江首漂協議》,將組成‘中美聯合漂流隊’對母親河長江進行首漂……”
這正是前不久真實發生的事件,多少人賴以生存繁衍的母親河長江,它的首漂權居然落入了他國手中。
兩年前《話說長江》播放期間萬人空巷的場景彷彿還歷歷在目,可如今,他們卻要眼睜睜看著美國人去征服我國的母親長河,在座的所有人都不禁黯然神傷。
同時,他們也更好奇,這個小品居然敢以這個為開頭,這群學生究竟要想講些什麼。
卻見臺上少年們像他們一樣同仇敵愾,悲傷惋惜,他們不服他們想要搶在美國人前面漂流長江!
電視方框被撤下去,轉眼,學生們又將舞臺變做地理學會的辦公室。他們扮做地理學家,拍板決定:自發招募勇士,組織民間漂流隊搶在美國佬前頭先去漂流長江!
須臾,稚嫩的少年少女們換上西裝和套裙,他們有的人甚至戴上的假鬍子,昭示其扮演的是個老年人。
不分年齡和性別的勇士來到了協會現場,紛紛表明自己要加入漂流隊伍,他們想要為國爭光!
這簡直是觀眾們夢寐以求的場面,大家看得熱血沸騰,情緒甚至比開頭的武術表演還要激動。
接著,這些勇士們經過篩選後,剩下了七男三女。這個數字剛好和中美聯合漂流隊中,七個美國人三個中國人相對應,觀眾們不禁感嘆編劇的用心。
下一幕勇士們並沒有立刻前往長江探險,他們先彼此瞭解,一起鍛煉。
雖然大家都心向同一個目標,但他們的社會背景和地位各不相同,裡面甚至有同一所大學的年級第一和倒數第一。
起初磨合的時候,勇士們相處並不愉快,兩個學生甚至會因為互相看不慣而公開互懟。
這不禁又反應了當下很多學校,為了培養知識分子,而偏心於好學生的社會現象。
勇士們來自五湖四海,磨合期有不對付的地方實屬正常,所以觀眾看見這部分也不會覺得很突兀。相反,大家看著這群可愛的人從不對付,到漸漸求同存異的過程還覺得很窩心。
畢竟是小品,鍛煉與磨合也只透過一部分展示,很快進入了小品高潮:
六月來臨,而美國隊定下的時間在七月,他們要在美國佬之前下水漂流了!
因為是小品的緣故,觀眾們就期待著小演員們一鼓作氣,熱血沸騰的渡江成功。
萬沒想到,編劇竟然考察過長江流域,她將危險流域的漂流竟寫得險象環生。尤其是在葉巴灘時,那個吊車尾的小姑娘和學霸少年爭搶下水,做那個成功的先驅者時,大家都不禁紅了眼眶。
他們的國家正是因為那些無私的先驅者,才能走到如今這一步的啊!
小品的尾聲,如同萬千作品一樣,勇士們當然是成功在美國佬前面漂流成功。
然而,這卻不是傳統意義的喜劇結尾,相反,它帶著些悲壯的意味。
為了不丟掉母親河的首漂權,為了昭示中國人的毅力與強大,民間探險隊付出了五條生命的代價。
當學霸少年立在漂流路線盡頭,對著濤濤江水悲痛而剋制的說:“喂,小尾巴,你看見了嗎?我們成功啦。”
臺下的觀眾,紛紛熱淚盈眶,甚至有人痛哭出聲。
高一十班的這出小品,或者說舞臺劇,無異於大獲成功。
它足以令所有人印象深刻,就連小演員們自己,都忍不住濕了眼眶。
面對臺下如雷的掌聲,沈慕青也深受感動,甚至都沒有去考慮服裝的宣傳效果,會不會因觀眾太真情實感而被間接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