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北美範圍,馬修的知名度遠超沈臨這個導演,所以,叫上馬修是很正確的選擇!
多倫多國際電影節的名號逐漸響亮,其影響力越來越大,每年都有超過幾百部的電影在此放映,交易,很多好萊塢的大片商也會應邀前來淘寶。
比起老大哥威尼斯電影節,多倫多電影節是不折不扣的小弟,可現如今,老大哥的影響力越來越弱,原來還有很多第三國家將參加威尼斯當成一種榮譽,隨著其地位的下降,更多人把目光聚焦到了背靠北美大市場的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威尼斯依舊堅持自己的‘新現實主義’風格,曲高和寡!
可是世界已經變了,逼格過高的藝術片,真的很難讓人欣賞起來。
再加上最近幾年,多倫多電影節似乎成了‘沖奧’電影的先前站點,《美國麗人》《平民窟的百萬富翁》《斷背山》《國王的演講》《逃離德黑蘭》,幾乎每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電影都曾經在多倫多電影節大放異彩,這就導致了更多的導演、製片人更願意將自己的電影帶到多倫多電影節!
很多人可能會問,為什麼奧斯卡還有全世界大部分的電影節都不怎麼待見票房那個大賣的喜劇片或者科幻片,廢話,你都票房大賣了,還想著拿獎,要不要臉?
沈臨一夥人的到來受到主辦方的熱烈歡迎。
好萊塢沒有絕對的秘密,沈臨花費不到二十天拍攝完成的《達拉斯買傢俱樂部》早就成為秘而不宣的事情。
很多人都聽誰這部電影會是試金石今年主推的沖奧電影。
一直只聞其聲,從未親眼見過,如今沈臨帶著《達拉斯買傢俱樂部》出現在了多倫多電影節。
毫無疑問,他是沖著最大的獎項——人民選擇獎而來!
人們有理由期待這個不到二十五歲的年輕導演。
之所以尚未上映的《達拉斯買傢俱樂部》會有這麼大的名頭,得益於試金石方面的宣傳,以及傑瑞德的強大粉絲數量。
很多人知道了馬修還有傑瑞德減肥幾十斤完成影片拍攝!
作為影片的發行方,試金石方面總共為《達拉斯買傢俱樂部》在多倫多電影節安排了十個場次的放映,從放映的第一場起,就場場爆滿,即便沈臨和馬修沒有出現的後面幾場,上座率也達到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多倫多電影節的第一天,《達拉斯買傢俱樂部》總計放映了三個場次,即便是開幕影片《第五階層》也在同期放映,口碑似乎也很不錯,但是媒體、專業和觀眾的口碑上面,都完全被壓了下去。
尤其是北美的主流媒體,似乎被《為奴十二年》太過正確的政治性質給惡心到了,一個個的如同打了雞血一般興奮,爭先恐後的站出來力捧這部影片。
所以說老美的媒體真尼瑪蛋疼,政治正確他要罵你諂媚,政治不正確他又說你賣國!
“《達拉斯買傢俱樂部》如果換一個導演,這個故事也許會被拍成個人英雄主義的故事,但在年輕導演沈臨手中,偉業被做了減法,這是一部類似紀錄片的拍攝手法,幾乎沒有任何的戲劇加持,故事和人物才是電影的主角,這是一部沒有炫技的影片,剔除繁雜的拍攝技巧,配樂也基本只有鋼琴曲。這種冷峻剋制的表達,更具有無聲處聽驚雷的震撼效果!”
——《洛杉磯時報》
“能出産這樣的電影,我覺得是好萊塢的幸事,因為如果遇見庸俗的導演,整部電影必會增加許多戲劇性橋段,電影恐怕也變成另外一種基調。所幸這是一部出自一位有思想的導演手中,沈臨很明顯的壓抑自己的表達,沒有過分的煽情,將真部電影的節奏鋪墊的十分平緩。”
——《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