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闌肯定是一位很有想法的主持人,否者她也不會再最當紅的時候選擇離開央視前往美國進修。
沈臨對自己的審美,或者說他也很固執的堅持自己的觀點,兩人誰也沒法說服誰,似乎要吵起來了。
最終還是楊闌讓步了。
畢竟她是主持人。
“那按照你的意思,咱們市場上,甚至整個第六代導演,在你看來都是很失敗的?”
“闌姐,我可不敢這麼說,但如果從投資商的角度來說,確實如此!”
“可他們的電影獲獎無數!”
楊闌依然在堅持他們那代人所堅持的東西。
“是,獲獎無數!但這最近幾年,尤其是隨著電影市場的開放,你口中的第六代導演們似乎變得不再那麼純粹?大師雖然還活著,但再也拍不出《活著》了!”
“那是因為市場化的要求讓他們變得不倫不類!”
“這不就結了,一方面你想保持電影的藝術性,另一方面你又想指著他賺錢,哪有那麼多大師?”
“可是好萊塢的藝術片還是很有市場的!”
楊闌似乎想要證明什麼。
“比如《肖申克的救贖》比如《阿甘正傳》?”
“對!我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那是植根與北美院線制度的産物,北美有一些專門放映藝術片的院線,可咱們沒有啊!”
“你的意思是咱們的院線制度不合理?”
“每個國家的電影制度都是由不合理慢慢走向合理,現階段,就是商業片的天下,你的片子賣不了錢,你就是失敗者!這是即成的事實,我們無力更改!”
還有一句話,沈臨沒有說,要是說出來就有點傷人了:電影不是自嗨的玩物,影片製作出來是要給人欣賞的!我不否認現在的觀眾審美有些極端,但不符合大眾審美的東西就不應該被製造出來!
“好吧,那你就沒有拍攝一部純藝術片的想法?”
“當然有,但不是現在,估計應該是五部電影之後!”
沈臨想了想,才回答道。
“五部電影?你的計劃已經排滿了?”
楊闌有些吃驚。
“嗯,後半年我會導演《那些年》,明年會拍攝一部反映創業的故事,明年下半年可能回去趟好萊塢拍攝一部科幻片!”
“科幻片?”
“沒錯!”
“是純中國特色的科幻片嗎?”
“不是,是跟華納合作的一部電影,劇本已經寫完了,正在籌備建組,製片人是諾蘭!”
“真的嗎?能大概說一下嗎?是你已經出版的小說嗎?”
“肯定不是既有的ip,至於其他資訊我真不能隨便透露。”
楊闌有些失望的點了點頭。
“你對好萊塢有嚮往嗎?”
“當然,任何導演對好萊塢肯定都有嚮往!”
僅僅只是一個訪談節目,沈臨卻透露了好幾個足夠驚爆娛樂圈的資訊。
才完成一部導演作品,居然要指導好萊塢的作品了!
不少網友紛紛在網上討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