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像任鶴說的那樣,身為護國大將軍的蘇彬達,並不理解任鶴的痛苦,可是在他看來,這並不是叛變的理由。
因為他的一個人叛變,導致象山郡和泗水郡兩個郡城的百姓死傷很多,這個過錯,不是他一句不滿足就是可以彌補的。
“你知道麼?當我知道是你背叛的那一刻,我的心有多麼痛!我們是朋友,我實在是沒想到,你竟然會這麼做!”
“呵呵!成王敗寇,還說這種話做什麼?帶著十萬軍隊出來,皇上應該給你尚方寶劍了吧?現在就殺了我吧!我可不想再到都城去被萬人指點!”任鶴笑著說道。
他的樣子很平淡,像是看淡了一切似的,不過目前的情況也由不得他不看淡,蘇彬達既然抓了他,那麼他是必死無疑的,因為他了解蘇彬達。
在他剛認識蘇彬達的時候,他已經在西林郡做郡守五年了,五年來,他兢兢業業,愛護百姓,開墾荒地,讓百姓們安居樂業。
這五年來,他每年的業績都很好,按照大慶的規定,地方官的業績連續三年表現良好便是可以申請調到更好的地方去,可是這已經是第五年了,皇上沒有允許。
任鶴本來以為皇上有難處,可是在第六年的時候,旁邊泗水郡的郡守換人了,之前的郡守離開了這裡,去了比這裡更好的地方,這讓任鶴的心裡産生了一絲嫉妒。
在這一年,他再次向皇上上了奏疏,奏疏裡寫,他的業績很不錯,希望可以調到內地。
可是,任鶴依然沒有等到調令,他知道,皇上依舊拒絕了他。
任鶴不明白,他才四十多歲,為什麼要一直窩在這個地方?為什麼皇上不把他調到別的地方去,比他有能力的人多的是,而且,夜楚也不敢有異動。
漸漸的,任鶴的不滿轉換成了不甘心,再後來,在這第十年,夜楚的拓跋玉找到了他。
實際上,拓跋玉早就在這三座郡城裡面埋下了不少探子,雖然邊境管的嚴格,但是平民百姓卻還是可以進來做生意的,不過要經歷異常嚴格的盤查罷了。
當拓跋玉瞭解到身為郡守的任鶴對大慶的皇帝不滿的時候,他直接找到了任鶴,結果,任鶴沒多想就答應了。
再後來,就是蘇彬達知道的事情了,任鶴給朝廷發了告急的奏疏,蘇彬達刻不容緩的上了路。
這些話,任鶴沒有對蘇彬達講,他覺得沒有將的不要了,現在拓跋玉兄弟兩人都死了,再說這些也沒有什麼意思。
看到任鶴那一副樣子,蘇彬達索性不再跟他說話了,走到了百姓的面前說道:“現在你們知道我為什麼抓任鶴了吧?”
三位副將早已經把事情講完了,可是百姓們卻遲遲的沒有反應過來,他們沒想到,這麼愛民如子的任鶴竟然會做出這樣的事情。
可是,任鶴三位副將都這麼講了,而且任鶴本人也沒有一句話爭辯,這讓百姓們的心頭蓋上了一層陰霾。
“不可能!任大人在這裡呆了十年,一直對我們很好!將軍,您一定是誤會了什麼!”
“對啊!將軍!任鶴大人一定是被冤枉的,請您一定要徹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