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的所做所為,落在王東洋的眼中,他雖然只是個太監,可是,王東洋卻也是個有文化的太監,他雖然稱不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是,他肚子中的墨水,卻也還是喝過不少的。
自從楊廣執政以來。
王東洋每日每夜都服侍在楊廣的身邊,對於楊廣的所作所為,沒有人比他更清楚了。
他的景仰。
有如日月。
因為,像楊廣這樣不嗜女色,節慾守己的皇帝,不要說前後幾朝,就是翻遍古往今來的那些帝王,也屬罕見。
王東洋深知,陛下這三年來為了大隋帝國的繁榮昌盛,是如何殫精竭慮,日夜不眠地辛苦工作的,正是因為這樣,正是因為有了陛下正確的大計與方針,才讓大隋帝國的人口,於三年之間,翻了一番。
就在前些時日,戶部負責全國普查人口,登記造冊的官員們進行了一項聲勢浩大的人口普查工作,最後統計上來的資料是,計大隋朝共計有七千萬六百四十二戶,合總人口一億三千五百九十二萬八千四百一十一人,這一數字,讓戶部的官員,一個個笑得合不攏嘴,特別是戶部尚書韋津,嘴巴都高興地差點歪了。
面對一億三千多萬人口人這一數字,他也是興奮地一夜未眠,連夜就寫好了關於人口普查的詳細奏本,第二天,就呈給了楊廣。
楊廣自然開心。
他希望,大隋帝國的人口,在一億的基礎上,三年之內,再翻一番,達到三億左右的規模,人口基數上來了,到時候,他就會加速邊境線處的城鎮建設與蠶食政策,楊廣計劃,在東北方向,建設許多城鎮,遷徙人口過去,慢慢就高句麗人在華夏大地上的活動空間壓縮回他們那個半島上面去。
並且。
不許他們再度越過鴨綠江。
甚至。
楊廣還想,若是有可能,將他們全趕到海里去餵魚,當然,楊廣也知道,這樣做就不太好了,就沒有一點點人道主義了。
不過。
楊廣還是將邊境安定,列為了未來工作的重中之重。
這,也是他頻頻前來長城,東去山海關等地巡視的重要原因。
……
……
牆頭上,楊廣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轉身,走下牆碉。
下了長城的城牆後,他哪裡也沒去,而是直接去了負責此段長城守衛任務的軍隊營房處,楊廣徑直來到飯堂,檢查邊關將士的伙食,該段軍事要塞的最高長官是一名牙將,官居四品,名叫段達,他小心翼翼跟在兵部尚書斛斯政和駐紮在冀州的第一軍來護兒的屁股後面,不停觀察著兩個人的臉色。
斛斯政與來護兒則跟在楊廣的背後,不停觀察著陛下的臉色。
如今。
軍隊經過楊廣的改革之後,變成了高效的垂直管理機制,也就是說,現在,在場的這些人,楊廣可以直接管理斛斯政,斛斯政則直接管理來護兒,而來護兒,自然可以直接管理段達
要知道,段達及他手下的所有軍士,都出自第1軍。
而第1軍,又是出自哪裡?
自然全是陛下的軍隊,全受兵部統一銜制。
而現在。
當斛斯政與來護兒見楊廣抄著大鐵勺子,一邊將軍士們的菜盆裡噴香的五花豬肉舀起來看著,一邊,原本平靜似水的臉上露出了極其和藹的笑容:“……不錯,不錯,軍士們堅守城防,都很辛苦,一定要保證他們吃飽吃好,這個大菜做得很香,很不錯。
來護兒,轄這一段的長官,叫什麼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