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瑞……”
楊廣翻看著奏本中這些千奇百怪,令人啼笑皆非的“祥瑞”,不由啞然。
若論古怪。
其中。
當以下列賢達所選為最。
1、丹川縣縣令盧志上奏,丹川縣城郊一農田當中,喜現巨禾,高達數丈,所結籽實,一粒一炊,可供數人之飽。
2,涿郡薊縣縣尉道本上奏,本縣夜空,突現五星連珠,數夜不散,想必是昭示天下,意在天下一統,國泰民安。
3,定襄郡太守奏曰,本郡一母馬,生出一頭龍馬,周身霞光籠罩,瑞彩千條,落地即會騰空飛翔,直投長安而來。
4,博陵郡鮮虞縣報,本縣城南當陽山上,驚現一隻比磨盤還要大的靈芝,云云……
楊廣看了,不由失笑起來。
這些官兒……
真是無語。
且不說什麼會飛的龍馬,磨盤大的靈芝,只說那一粒米就可以煮一大鍋飯的穀子,真的有麼?
若是有,那豈非不叫種莊稼,而要改口稱為栽樹了?
楊廣搖著頭,哭笑不得。
他覺得,自己該給出一個鮮明的訊號出來了。
讓這些無所事事,只知千方百計的設法拍馬屁的官員們,將心思花到正當地方去,而不是收藏刮肚的去找什麼亂七八糟的祥瑞。
楊廣將奏本扔給王東洋,讓他也看看。
王東洋翻過之後,小心翼翼笑道:“陛下,此等祥瑞之風固然不可長,不過,奴婢認為,其實,這也是各地官員們,善禱善頌,為陛下的聖德積攢口碑,雖有荒唐之處,其中可鑑真心。”
楊廣點點頭。
王東洋的解釋,也有幾分道理。
其實。
楊廣並沒有打算治這些官兒們的欺君之罪,他只是想剎一剎祥瑞這股歪風罷了。
……
……
翌日。大雨滂沱。
長安城中,不但未見祥瑞,反倒將民房泡塌了數十間。
楊廣眉頭直皺。
秋冬之季,長安城下這樣的傾盆大雨,不科學呀。
金殿上。
首席大太監王東洋高聲道:“陛下上朝……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文武班中,閃出一人,朗聲道:“啟奏陛下,臣有本上奏。”
陛下辦公。
大臣們理應奏事。
楊廣定晴觀看,原來,奏本的是大理寺少卿趙元襲,所奏之事,還是盧植一案。
趙元襲將此案已經查明的前因後果,向楊廣及其他文武百官當朝詳述了一遍,說完之後,他抬頭挺胸,等待楊廣下達最高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