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十月,大地飛歌。
許多得知了長安城中訊息的地方大佬們,一個個若有所思,在思考著一些大事情。
其中。
就有越國公楊素。
楊素身為大隋朝呼風雨的人物,門下所寄身者,何止千百,可以說,朝中內外,都有他的門徒與黨羽,其子楊馮感,與他同朝為官,金殿面聖,並且,官拜禮部尚書,位極人臣,父子二人,可都是大隋朝呼風喚雨的人物。
可。
愈是這樣,對於新皇帝的一舉一動,楊素愈是加倍注意,雖說,若按輩分,楊廣還得叫他一聲叔叔,可是,朝堂之上,只有君臣,哪來叔侄?
楊素將早已分家,頂門立戶的楊玄感叫了過來,父子二人在密室中,開始研究陛下執政以後,這一系列如若神助,異於常人的操作。
楊素道:“吾兒……今日喚你前來,實是為父有一事不明,所以,特傳吾兒一同剖析。”
禮部尚書楊玄感,在朝中,雖然個個都要尊重他,恭恭敬敬稱呼他一聲楊大人,可是,在自己親生老子面前卻不敢擺譜,他畢恭畢敬望著楊素道:“爹,有話請講?”
楊素道:“吾兒但觀陛下近來何為呀?”
楊玄感明白了,自己的老子,是對昔日晉王千歲,如今的皇帝,有些把握不住了。
不要說他老子,就連楊玄感本人,以及許多同僚,也感覺到有些困惑,按理說,皇帝並不是空降而來的,自他出生那日起,就一直受到朝中君臣們的矚目,他的每一步成長,也都在許多大臣們的意料與推測之中。
可是。
孰料,陛下自從登基之後,就展開了一系列的操作,言行舉止,大異於往常,並且,似乎,陛下的所作所為已經遠遠超出了群臣們的認知,而,許多事情,經陛下操辦之後,卻又令人瞬間擊節稱歎。
若說發明一些什麼壓水機,畫個什麼地圖類的,尚屬小小伎倆。
可是。
這開科取士,卻是千百年來華夏大地不曾有過的大手筆、新創舉,同時,隨著時間推移,這一創舉也讓許多大臣原本激動的心,也漸漸冷靜了下來,特別是來些世襲之家。
許多門閥已經從開始的觀望,讚賞,開始轉入深思,待他們冷靜下來後,才開始研究這一制度背後隱藏的真相。
楊素也一樣。
楊玄感也有例外。
今日。
父子對話,沒有外人,凡事都可推心置腹,不必遮掩。
於是。
楊玄感就對自己的親爹說出了近日來的憂思:“爹,兒想,陛下新創之科舉選士,不外乎有三個原因。
一,確實是想選拔人才,畢竟新王登基,要有新氣象,陛下少年英才,絕非雲泥之物,所以,他才開闢地創出了這麼一個制度出來。
二,陛下想必是想借這一舉措,籠絡天下人心,同時,又借他所新創的保皇黨詔告天下,誰也不準結黨營私,而必須攀附在皇權這棵大樹之下,這一招,乃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乃是極厲害的殺招。
三,陛下大約是想循序漸進,削王削蕃,將權力從地方上收回,集中到他一個人的手裡,又或,集中到三省六部的手裡,而不再允許那些蕃王土皇帝們擁兵自重,防止他們趁天下有變時,伺機而起。
兒想,陛下的舉措,還是想將大隋朝所有的人都抓在他的手中,為他所用,其實,爹,說到底,他不過就是想豢養一群能替他穩固江山的可用之才而已。”
楊玄感的話,讓楊素很讚賞:“吾兒睿智,為父也是這樣思之,你我身在皇城,天子腳下,凡事更應如履薄冰,小心才是,古語云,伴君如伴虎,許多事情,千萬莫強行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