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下令。
誰敢不從?
護駕的軍士如猛虎擷羊,兀那間就將女子帶到御駕前。
前因後果。
一問便明。
女子遞過狀紙,上寫著替夫申冤,下面一排,姓氏名誰,家住何方,其夫因何獲罪,冤在何處,等等等等,一一細述。
楊廣看罷,將狀紙遞給大理寺少卿趙元襲,趙元襲乃前任刑部尚書趙綽之子,父子二人,都是大隋朝有名的清官能吏,楊廣已經有所瞭解,所以,才將狀紙遞給趙元襲。
其實。
此案也沒什麼複雜的。
楊廣看過,就已大致瞭解,無非就是該女子盧氏,替其夫盧植——工部都水監轄下黃河九曲段的河堤都尉喊冤,狀告盧植的上司,管河通判王淵與管河御吏武威相互勾結,侵吞修堤之銀,並試圖拉窺破二人行徑的盧植下水,奈何盧植拒不相從,並怒諫二人河防事大,禍定加身,若不收手,必定越級上奏云云,後,王淵與武威唯恐盧植揭發,先行發難,倒打一耙,與五原刺吏束濟上下勾結,借黃河夏汛,反定了盧植一個河防不力,翫忽職守之罪,判了個斬待決,只待奏明刑部,秋後問斬。
束濟、王淵與武威為何要置盧植於死地?
狀中有云。
“……彼時,黃河九曲洪水滔天,洪鋒過處,無堅不摧,沿途共崩河堤大小計一百零二處,淹沒村莊、田地、莊稼無數,淹死人口約千餘人……”
楊廣眼光落於女子身上。
此案看似簡單,但是,也不能聽這女子一面之詞。
趙元襲看過狀紙後,奏道:“陛下,大隋律令,狀告上司,先杖二十,始後才判,盧植狀告官長,乃大忌,但,此案事關河防,國之重事,微臣以為,應將此案重審,糾其私,剔其弊,撥亂反正,始見濁清……”
楊廣一皺眉。
趙元襲文縐縐說了一大套,他雖嫌囉嗦,也大概聽懂了。
楊廣點點頭,當場宣判,女子收監,此案發大理寺重審。
女子見萬歲準了狀子,瞬間癱倒在地,放聲大哭。
“萬歲……萬萬歲……”
旁邊。
蕭皇后動了惻隱之心,吩咐趙元襲一定要公正審理。
皇后懿旨,趙元襲安敢不從?唯有諾諾連聲而已,雖然,趙元襲對女子膽大包天,膽敢驚駕告御狀的行為深惡痛絕,但是,上有命,臣豈敢不尊?他唯有接旨。
官道兩側,百姓紛攏,擠得水洩不通,前來觀看聖駕。
大隋皇帝親自率隊平定突厥亂匪,大獲全勝的訊息,早已傳遍京師,震動闔城,人人誇讚聖上雄才,個個吹捧陛下英明,許多鄉親父老,漿簞食壺,於大路兩旁犒軍。
光榮。
楊廣很高興,看來,是我泱泱大國的優良傳統了,自古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