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長安的路上,楊廣一直在沉思、感嘆。
他沉思的都是些大事。
感嘆亦然。
楊廣覺得,雖然有治大國如烹小鮮這句話,可是,真要讓一個從未有過管理大型企業的人,坐在最高統治者的位置上發號施令,治國平天下,一切,實在有點難。
愁。
楊廣都快愁成表情包了。
這樣不行。
他決定,待返回長安後,立刻針對大隋的軍事、經濟、科技、民生等方方面面的東西,起草一個五年計劃。
必須要有計劃。
沒計劃,抓瞎。
可以說。
任何一個國家,治國,都有它的計劃。
楊廣認為,自己應該先集思廣益,充分發動群眾,讓那些大臣們忙起來,替自己動腦筋,自己在幕後,可以先提一些綱領性的目標給這些大臣,讓他們去想、去研究,然後,自己再根據大家的意見與建議,研究方案,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
所謂措施。
也即國策。
另外。
楊廣覺得,科舉之事,宜從速進行,他七月登基,那麼,待過了八月十五,至九月重陽,大約有兩個多月的時間,基本上,除了一些交通特別閉塞的地方,其它地方應該都能宣傳到位了,這樣,農曆9月下旬,或者十月上旬,就可以開科取士了。
今年這科。
宜早一些。
然後……
楊廣認為,考進士,與考大學不同,因為,進士入朝即為官,這樣,就不能年年考,並且,還要合理控制名額,以免進士氾濫、貶值,既然是天子門生,就一定要讓其保持較高的含金量,儘量招攬大隋帝國最優秀的人才,至於那些關係戶,酒囊飯袋,絕不可讓其混進來濫竽充數。
這件事。
可開歷史先河。
功在當代。
利在千秋。
要當成目前最重要的一作事來做。
……
……
楊廣一路沉思,護駕的眾將領見陛下滿腹心事,沉吟苦思,並不敢過來相擾,唯有約束三軍嚴守軍法,保持軍容,一路秋毫無犯。
緊一日。
慢一日。
十餘日後,前去雁門關平叛的將士們,回到長安。
大軍歸營。
御駕入城。
楊廣驚奇地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