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其它小說 > 無終仙境 > 第二章 八卦鏡和桃木劍 (1)

第二章 八卦鏡和桃木劍 (1) (第3/3頁)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穿越農家醫女有空間 盛世萌婚:蘿莉小妻好威武 百萬小萌寶:閃婚老公太狼性 豪門天才之迴歸二小姐 嫡女不狠,地位不穩 嬌軟美人重生後被四個哥哥團寵了 甜蜜重生:帶著萌寵回90 寵妻當道:老公大人,霸道愛! 念念相逢已無期 嫡女醫妃:霸道皇叔的心尖寵 月亮裡的言先生 盜墓通鑑 許你一世繁華 夜幕爭輝 大佬的替嫁小媳婦 復仇千金:惡少別擋道 妃你莫屬:妖孽王爺太難纏 鐘情如爾 魂墜太平 願海上繁花盛開

他在東南屋這麼一折騰,西南屋那家可不幹了。

西南屋住的是天津衛本地人,三口之家,鄰居們管這家爺們兒叫二哥。二哥是個跑計程車掙錢的,有個兒子五六歲,二嫂子成天在家無所事事,東家西家到處串門,嗑瓜子扯閑篇兒,四處搬弄是非興風作浪。她看見對面賣菜的將門戶加寬,不由得火往上撞。

以往的人迷信,忌諱門對門。門口門口,門就是口。如果其中一家的口比另一家大,一旦湊成形勢,門大的一家會將對門一家吃掉。二嫂子急了,她讓二哥連夜換門,必須換成比三哥家大出半塊磚的門戶。您想,全是平房衚衕大雜院兒的住家,一間屋子半間炕,怎麼折騰也大不到哪兒去,多說有一塊磚半塊磚的量。

換完了門,二嫂子還不解恨,又在門楣上高懸一口木劍,按迷信來說這叫“沖門煞”,她那意思是,你不是想一口吃了老孃嗎?老孃在門前掛一口寶劍,你張開嘴先吃老孃一劍!

衚衕大雜院兒的鄰裡關系,要說好,真能好得跟一家人似的;要說不好,也真能恨出個仇生死。再者,個別天津人排外,看不起外地來的,管鄉下人叫“老坦兒”,是老趕的變音,有說相聲的編過一個順口溜埋汰老坦兒,說是“老坦兒進城,身穿條絨;頭戴氈帽,腰繫麻繩;喝瓶汽水,不懂退瓶;看場球賽,不知輸贏;找不著廁所,旮旯也行”,又說“天津衛遍地是錢,不能都讓老坦兒賺走”,認為排擠老坦兒、欺負老坦兒那是天經地義。咱不能說所有的人都這樣,那是以偏概全,但是過去確實有一部分人這樣,並且為數不少。

開出租這家的二嫂子,為了門大門小這麼個雞毛蒜皮的小事兒,非要跟對門賣菜的爭這口氣兒。

賣菜的三哥一家,剛開始鬧不明白門大門小有什麼講究,直至看到對門掛上寶劍,賣菜這家的姥姥也不願意了,誰肯吃這麼大的虧?鄉下人在“迷信”二字上絕不含糊,翻箱倒櫃找出一面八卦鏡,釘到門楣上。門口掛銅鏡也有講究,你過來什麼全給你原樣兒照回去。兩家算是鬥上法了,你壓我一頭,我壓你一頭,天雷勾動地火,麻花就怕擰勁兒的,為此結下了解不開的仇疙瘩。

常言道:“天燥有雨,人躁有禍。”那個蒸籠般悶熱的夏天,天燥人也噪。賣菜的三姥姥和對門二嫂子兩家鬥法不要緊,可給我們挑水衚衕灶頭大院兒惹來了一場大禍。

可要說惹了多大的禍,真好比“安祿山日了貴妃,程咬金劫了皇槓”,這個禍惹到天上去了!

【8】

挑水衚衕的鄰居們都說三姥姥平素積德行善,老太太早年間逃荒逃到天津衛,住到破瓦寒窯之中,撿爛菜葉子度日。據說一天半夜下著雨,三姥姥正在縫補衣服,這時一個從沒見過的姑娘找上門來,說是家裡有孕婦生孩子,來不及請接生婆了,不得不找三姥姥過去幫忙。

三姥姥不是接生婆,但是在鄉下的時候也給女人接過生,看到姑娘一臉著急的樣子,她不好推辭,披上衣服匆匆跟去。雨夜天黑,不辨道路,七拐八繞來到一個去處,看到孤零零的一間大屋,有位婦人挺了個大肚子正在屋中呻吟待産。

三姥姥忙替那婦人接生,生得倒也順利,不過生下來的小孩屁股後邊長了條毛茸茸的尾巴。三姥姥心下犯了嘀咕,當面可不敢說破。先前來請三姥姥接生的姑娘千恩萬謝,雙手捧出黃豆,一把一把地往三姥姥衣袋裡塞。

三姥姥推辭道:“我來接生是為行善,怎麼貪你這麼點兒黃豆?”當場都掏出來還給了人家。她回到家一掏衣袋,還餘下兩粒黃豆,湊在油燈底下一看,但見金光閃閃,始知遇上了狐仙,再回去找卻怎麼也找不到路了。

有了這兩粒金子,三姥姥才有本錢擺攤兒賣菜。這種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傳說,在衚衕大雜院兒裡簡直是太多了,人們願意說也願意聽,卻不能當真。但是由此可見,挑水衚衕的住戶大多認為三姥姥心眼兒好,稱得上是積德行善之人。

二嫂子在門口掛上桃木劍,原以為佔了上風,沒想到對門的三姥姥釘了八卦鏡,舊時那叫“照妖鏡”。二嫂子讓照妖鏡照得“吃嘛嘛不香,幹嘛嘛沒勁”,這個娘們兒放起刁來,站在大雜院兒裡甩閑話,藉著數落孩子指桑罵槐,鬧了半天沒人搭理她,一生氣堵在三姥姥家門口,跳起腳破口大罵,她是撕破了臉,什麼難聽罵什麼。

三哥家兩口子都是賣菜的老實人,又是外鄉來的,窩窩囊囊不敢惹事兒。可這家的三姥姥卻不是省油的燈,別看小老太太幹瘦,想當年那是紅槍會的大師姐,戰過官軍,打過東洋鬼子,不是吃素的主兒,眼裡不揉沙子,八十多歲了還腰板兒筆直。

三姥姥坐在屋裡聽見二嫂子罵到了門前,手裡做針線活兒的大剪刀可就抄起來了,布滿皺紋的瘦臉一沉:“好個潑婦,欺人太甚,老身八十多歲早活膩了,今兒個豁出這條老命去結識她!”

左鄰右舍不能眼看著這兩家動手,崔奶奶帶著鄰居們死說活勸,連拉帶拽,好不容易勸住了二嫂子和三姥姥,兩家方才罷手,門上的木劍和八卦鏡可沒摘,一連二十幾天都還在較勁。

兩家鬥得如此厲害,倒出乎我的意料,同在一個大雜院兒住,低頭不見抬頭見,至於嗎?

我說:“老崔你在挑水衚衕那麼大面子,沒過去勸兩句?”

崔大離說:“管他們那個閑事兒幹嗎,你哥哥我還等著看熱鬧兒呢。”

老天津衛閑人多,閑人沒有不愛看熱鬧兒的,就這個看熱鬧兒的習慣,那可是要了人命了!

【9】

兩家鄰居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兒打架,實屬平常,我當時聽崔大離說完也就完了。崔大離得知我當了“倒爺”,他說:“有這麼好的買賣算哥哥我一個,你吃肉我喝湯都成。”

我說:“咱倆誰跟誰,我吃肉怎麼也得讓你啃兩塊骨頭,哪能讓你喝湯?不過這個年頭掙錢不易,外邊又亂,撞見歹人,沒準兒把命搭上。”

崔大離說:“不是跟你吹,你哥哥我這兩下子,對付七八條大漢綽綽有餘。那真叫老太太攤雞蛋——一勺兒一個!可有一樣,不怕別的,只怕坐電甩。”

要說什麼是“電甩”?早年間,人們將飛機稱為“電甩”,那會兒大部分人沒坐過飛機,認為飛機是個大鐵鳥,有倆翅膀,把人塞到鐵鳥肚子中,千百裡地,通上電一甩就到了,崔大離不敢坐這個。

我們倆邊說話邊收拾好了屋子。老崔家的閑房是一間西屋,掃完房過遍水,又從崔大離家裡搬來鋪蓋。到這會兒,崔奶奶的炸醬面也做好了,夏日裡天黑得晚,三個人搬了馬紮和板凳,坐到院子裡邊吃飯。

北方人以麵食為主,包子、餃子、饅頭、花捲、餛飩、烙餅一概屬於麵食,但是說到吃麵,必定是指面條,而不是任何別的東西。過去老天津衛有事兒沒事兒都吃麵條,做壽吃壽面,生孩子吃洗三面,死人吃接三面。逢年過節吃好的,主食除了餃子也是撈面。不過,遇上事兒吃的是打鹵面,而平常大多以炸醬面為主。炸醬面好不好,全在炸醬上。上好的炸醬,必是“肉丁紅亮,香氣四溢”,配上掐頭去尾的豆芽菜當“面碼兒”,再澆上過年吃剩下的臘八醋。面條、炸醬、菜碼兒,缺了哪一樣兒也不算是正宗的炸醬面。崔奶奶做的炸醬面在我們挑水衚衕堪稱一絕,聞到老崔家炸醬面的香味兒,簡直能把人的魂兒給勾走。

那天我是餓狠了,炸醬面吃了一碗又一碗,噎得我直翻白眼。崔奶奶讓我這吃相給嚇到了,直說幾年沒見,怎麼變得這麼沒出息?崔大離急忙端來一碗麵湯,讓我來個“原湯化原食”。

我這碗炸醬面還沒吃完,崔大離又說如今到了吃黃花魚的時候,崔奶奶該熬黃魚了。

老天津衛的人口兒高、嘴兒刁,專愛吃海魚,沒人願意吃河魚。河魚有股子土腥味,你放作料壓住這個土腥味,就會同時遮住魚的鮮味。如今大多飯館烹魚河海不分,全是一個味道,吃不出分別了。過去的魚也真是不一樣,一平二淨三蹋目,其中的淨就是指黃花魚,拿兩字形容,就是“鮮亮”。

我忍不住口水往下流,以為明天能吃上黃花魚了,沒想到崔奶奶轉天要去山東。崔大離還有位大哥落在山東娶妻生子,老太太想孫子了,要去看孫子,這一去,少說住上三四十天。

崔奶奶在小蘑菇墳挑水衚衕住得最久,她不走還好,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 女帝獨劈天下斷萬古 戰神,你家萌狐要反天了 大楚第一權妃 盛世榮華之寒門毒妃 韓少的隱婚甜妻 重生之天運符師 金屋藏不了的嬌 大佬又對小祖宗低頭服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