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架空清穿文,雖延用清規,但和歷史無關!把它想成和歷史相對的平行空間吧。這個空間無法完滿的,在另一個空間裡實現!)
康熙五十二年,農曆三月十九日,康熙爺六十大壽後的第一天。所以上朝的人,一進紫禁城就被通知,今兒個的朝會仍然在太和殿舉行。
清朝突出禮儀的朝會,分大朝、常朝兩種;大朝,即元旦、萬壽、冬至三大節皇帝要親臨太和殿,接受官員上表慶賀的朝會;
常朝則次數較多,每月初五日、十五日、二十五日舉行,地點及內容與大朝類似。
一為“御門聽政“,另一種則是皇帝接見軍機大臣、各衙門堂官輪值奏事。而平時處理日常政務的朝會,尤其是其中的“御門聽政“則主要是在乾清門舉行。
康熙爺是個勤政的人,朝會幾乎天天舉行,曾有大臣給康熙建議說要不別天天上朝了,結果康熙聽後大加駁斥。
不過,每十天,穿插了軍機大臣和各衙門堂官輪值奏事,這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讓大臣們輪流休息。
而每天都在辦公,前年無休的人,就是康熙爺自己了。千古一帝,談何容易。康熙爺開創的康乾盛世,作為第一代帝王,付出的艱辛,走過的艱難,何止一點半點。
自順治十八年,時年僅6歲虛歲8歲)的愛新覺羅玄燁在太和殿即位,開啟了康熙元年。
至14歲正式親政,康熙爺雷霆手段,軍情上:削平三藩、統一臺灣、驅逐沙俄、北征塞外;
經濟上、外交上、民族問題、文化方面,康熙爺做到了清朝其他皇帝沒有能夠做到的成就。
在政治上:頒佈聖諭、治吏親民、強化皇權。強化了皇權,康熙爺才能更好的施行自己的政策,掌控全域性。
就像現在他要做的事情一樣!
今天的太和殿,和昨天一樣的整齊,朝廷上重要的文武大臣和各地的封疆大吏都在。
在眾人不明所以的目光裡,康熙爺在皇座上坐下,沒有說話,抬抬手,示意了一下樑九功。
梁九功從小魏子抬著的,放了幾道聖旨的托盤上,拿出來第一道,開始宣讀······
今天的朝會,是從辰時開始的,午時過了,太和殿的殿門才緩緩地開啟。
自殿裡走出來的所有人,臉色都很複雜,特別是那幾位皇子,不是臉色剎白、就是面如死灰,還有臉紅脖子粗的。
而且他們出來太和殿,就有太監引著他們去休息,並沒有讓他們直接出宮,回自己的府邸。
大部分的官員,也是如此安排,都沒有出紫禁城。
連跟著康熙爺回乾清宮的四爺,也是臉色蒼白,康熙爺的決定,同樣也嚇到了四爺。
回到乾清宮,康熙爺去更衣了,四爺一個人坐在康熙爺的書房裡,身邊有茶,四爺也是難以下嚥的。
康熙爺下的聖旨,特別是針對四爺的那份,連四爺自己都沒有想到,也嚇了一跳。現在,都還覺得整個腦袋都在嗡嗡直響。
一個上午的時間,康熙爺把各個皇子都安排了個明明白白:命皇十四子胤禵為撫遠大將軍,進軍青海。
命皇七子胤佑、皇十子胤、皇十二子胤祹分理正黃、正白、正藍滿蒙漢三旗事務。
封胤禩為廉親王,胤祥為怡親王,胤祹為履郡王,已廢太子胤礽之子弘皙為理郡王。
而最最讓人大跌眼鏡,和連早已有心裡準備的四爺都不敢置信的是:“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
康熙爺準備退位,讓四爺於本月二十八日,登基,即皇帝位!?
在前幾次的談話中,四爺能夠預測到的事兒,最了不得就是自己被封為太子。
而今天,康熙爺要直接讓位,這放在哪個皇子身上,都會措手不及的吧!
從年前太子被廢,康熙爺明裡暗裡的一些暗示,四爺都穩住了,也知道自己該怎麼辦?
可這個猛然的,康熙爺要把一切都交給自己了,四爺還真真流了一身的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