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爺的四爺府之行以後,皇子和朝臣們還沒有來得及有太多的動作,康熙爺的六十生辰馬上就要得到。
1713年二月,大臣們上奏請求以皇帝六旬萬壽上尊號,舉行大型慶典活動,並提議建造龍亭,立碑永載皇帝功德。
但是,這些建議幾乎都被康熙硃批駁回,不過畢竟是一朝君王的六十大壽,沒有像樣的慶典,可就說不過去了。
而且,從全國各地來京為皇帝祝壽的老壽星們,越來越多人齊集京師,多達數千人;據說,僅浙江省的耆老就有三百餘人。
最後,禮部尚書赫碩色等負責萬壽盛典事宜的官員,進奏萬壽聖節禮儀。康熙皇帝允准!
而康熙爺自己,帶著八皇子、九皇子、十皇子、十四皇子去霸州巡視河堤水利工程。
大部分的官員們,都在為了康熙爺的六十大壽忙前忙後。大家都沒有注意到,康熙爺在去巡視河堤水利工程之前:
讓掌握了京師警衛武力的步軍統領隆科多,兼任理藩院尚書。大額駙班第,從內大臣變成了領侍衛內大臣,掌握整個紫禁城的侍衛親軍。
而一直警惕都四爺的人,看到的,是仍然循規蹈矩的辦著康熙爺交給他的小差事的四爺。弘曆也認認真真在上書房讀書,父子兩的生活軌跡沒有任何的變化。
史料記載:康熙皇帝的清朝六十大壽,是清朝皇帝的第一次萬壽慶典。
從三月一日開始,自紫禁城北門神武門經西直門,到北京西郊御園的暢春園,沿途30餘里長的御街,平整如鏡,裝飾一新。
街道按照統一尺寸和規格進行修整,路上鋪滿細軟的黃沙。街巷兩邊,分別搭建了50段的龍棚、經棚——從神武門到西直門分成31段,從西直門到暢春園共19段。
龍棚、經棚、門樓、茶坊、書肆等等,都是朱漆彩繪,上面裝飾著無數的萬字、壽字、福字形的花紋、圖案、棚門、樓門上都懸掛著吉祥對聯、彩幡飄揚,旌旗獵獵,滿城鶯歌燕舞。
從皇城正門正陽門、大清門、天安門,到皇宮正門午門,歷紫禁城東華門、西華門、神武門到紫禁城北的御園景山,然後到景山西的御海北海,經旃檀寺、西安門、西四牌樓、廣濟寺、寶禪寺、新街口、崇元觀,過西直門、萬壽寺、暢春園、圓明園達到頤和園。
一路上張燈結綵、歌舞昇平,錦坊彩亭星羅棋佈,綵棚相望,滿眼火樹銀花、一派欣欣向榮的歡慶景象。
三月二日,康熙爺從霸州巡視河堤水利工程回來,駐蹕暢春園。命文武百官,一改以往七日俱穿朝服前往暢春園的舊例,自當日起,到月底為止,文武百官都穿朝服蟒袍補服前往暢春園恭賀聖壽,每十年大慶即循此例。
康熙皇帝針對數千直省耆老齊集京師,特地詔令禮部官員在朝賀之日務必在午門、端門外一路指引行禮之處,如果老人們行禮有誤或者參差不齊,不必苛求。
三月十七日,康熙爺從暢春園回到皇宮。在暢春園,陳設皇帝大駕滷薄儀仗,皇帝乘涼步輦,從御園返回皇宮。
一路上,皇子、皇孫二十五人,恭敬地護從在御輦兩旁,扶輦前行。
三十餘里的御道,紅燈高懸,彩旗飛舞,朱漆彩繪壽字紋戲臺上的百戲雜技不停地上演,熱鬧非凡。
王公大臣、士民百姓夾道飛班在大道兩旁跪迎聖駕,康熙爺所到之處,山呼萬歲的歡呼聲此起彼伏,響徹四野。
康熙爺心情愉快,吩咐侍臣賞賜臣民百姓酒果數千席!
已經分封的皇子、與諸王、大臣一同進錶行禮;沒有分封的皇子,率皇孫在乾清宮行禮。
外省入覲的督、扶、提、鎮大員和卓異來京文武官員以及致仕給還原品官員,各依照品級隨班拜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