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任亞足聯副主席的華夏人張亞龍,也是開心地和哈曼坐在了一起。
作為已經擔任亞足聯副主席11年之久的華夏足球界老資格,張亞龍已經55歲,他同時還擔任國家體委、足協的多個職務。
不過他最新的重要職務,是京城奧組委體育部部長。
早在2004年,就是他透過四處遊說,取得了2004年亞洲杯的舉辦權,但是,華夏隊在那屆亞洲杯上並未取得實質性突破。
這一次,華夏隊竟然在亞洲杯上依靠自身實力,再次殺入決賽,張亞龍能不喜出望外嗎?
近幾年,華夏男足每況日下,僅僅依靠女足苦苦支撐,張亞龍在足球界的精力投入越來越少,在亞足聯內部的地位也變得無足輕重,所以,張亞龍才有意轉到新成立的華夏足球大聯盟,省得在亞足聯不受待見。
然而,現在,華夏隊重新打出了威風,這讓張亞龍內心中的火苗燃燒了起來。
張亞龍看得出來,這一次的華夏隊與以往都不同。
雖然,仍然是集中了全國之力,但明顯不是一錘子買賣。
單單說谷成龍這個僅有20歲的年輕球員,如果他能成長得足夠強大,能支撐華夏隊幾年?
那也許是十年!
十年!
如果華夏隊能夠在亞洲強隊的位子上,穩住十年,那是什麼概念?
足夠一批批球員成長起來接班了,與有榮焉!
想想看,80年代,華夏隊曾經數次以2:0,3:0的比分擊敗過日本。
在1983年,華夏隊甚至以5:0的大比分擊敗過日本隊。
那個時候,如果說日本隊“恐華”都說得過去,日本隊的發展也不過就是最近十幾年的事情。
所以,如果華夏足球重新崛起了,又有什麼不可能?
而且,事實上華夏隊今年已經崛起了!
當值主裁判是馬修·佈雷茲,來自澳大利亞,這顯然對華夏隊稍顯不利。
如果讓華夏隊來挑選,他們寧願選擇一位西亞籍主裁判,因為澳大利亞正是被華夏隊淘汰出決賽。
然而,對於馬修·佈雷茲,日本隊也頗有微詞。
在他們看來,澳大利亞的足球風格更加趨向於歐美化,作風較為粗獷,裁判的執法標準較寬松,這對於以技術優勢取勝的日本,並不有利。
如果,澳大利亞已經加入亞足聯多年,倒還好。
但是,澳大利亞剛剛加入亞足聯不久,尚不熟悉亞洲足球的執法標準,很容易按照習慣去判罰。
在這屆亞洲杯上,澳大利亞媒體對於國家隊的失利,除了天氣原因,抱怨的最多的就是裁判的執法尺度。
澳大利亞媒體普遍認為,因為裁判的吹罰過於嚴格,習慣了歐美足球風格的澳大利亞球員,在場上顯得縮手縮腳,在防守中放不開,導致澳大利亞隊必須使用更多的人手用於防守端,所以造成了球隊的失利。
這樣嚴厲的執法環境,不適合身體素質出色的澳大利亞隊的場上發揮,打亂了球隊的固有節奏。
雖然沒有明說,但澳大利亞人指向的明顯包括華夏隊。
當時他們使用了45名球員參與防守,結果還是丟了球,當然心有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