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千萬別不信,這一點從每天早晨來上班的工人精神面貌上,就能明顯反饋出來。
因為即便是來到廠門前,工人們聽見上班電鈴打響,也沒人會著急完成百米衝刺。
雖然廠裡有規定,遲到一分鐘,扣一個鐘點的獎金,遲到一個鐘點,扣一天的獎金。
可壓根沒有人會拿著職工的花名冊坐鎮門衛室,那誰還在乎呢?
這就是名存實亡的假規矩了。
當然,偶爾廠領導可能是會為考勤較真的。
可誰還不會去醫院補個假條啊?
像二車間的五級工胡繼松,在這方面,就是個相當聰明的人。
別看他幾乎每天都姍姍來遲,可他有專用的道具。
他的手裡總是提著個四兩不到藥包,挑的高高的。
這就是能說明他是帶病工作,晚來是有情可原的。
不但不該加以指責,反倒應該獎勵才對。
而等到慢條斯理的進了車間之後,胡繼松也總得齜牙咧嘴扭動幾下身子,痛苦地捶捶後腰才行。
即便是同事們早已習以為常,只會懶散地向他投來根本不信的眼神。
但胡繼松也仍要把戲做足。
一個演員的基本素養啊。
也只有這樣,他慢悠悠的坐在開動機器旁抽菸、聊天,偷起懶來,才更具合理性。
他可不比那些敢於明目張膽下棋打牌的青工。
那些姑娘小子,幾乎都是接“病退”爹媽班兒進廠的。
下鄉插隊,長期待業,讓他們變得自由散漫,活蹦亂跳。
不但個頂個是難修理的刺頭兒,而且沒什麼手藝,也沒什麼追求。
所以扣光了獎金,他們不會太在乎,只要能成天能這麼嘻嘻哈哈的混份工資就挺知足了。
而他呢,人到中年,家裡還得養活仨能吃的半大小子。
當然能多掙一分就比少掙一分要強。
不過話說回來了,他也不能學那些只知道低頭幹活老師傅們。
那些人太過老實巴交。
對累死累活幹一天,整月下來也不過五六十的獎金,一點意見也沒有。
更何況自打今廠裡的效益已經沒有過去那麼好了。
想著活不少幹,獎金少得要少了許多,誰能樂意?
他又不傻,自然得把幹活的力氣用在刀尖兒上才不虧。
所以目前,也就只兩種情形能讓胡繼松盡心盡力的甩開膀子幹。
一是抓生產的副廠長來“巡視”的時間段。
據掌握的規律,大約是早十點到十點半,下午兩點到兩點半的時間段裡,副廠長很喜歡突擊檢查。
所以這段時間胡繼松會用來認真工作,表現出良好的勞動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