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路上,蔡餘蕭都相當的自來熟。
他和柳恣本來就是好友,也從他口裡聽見了許多有關辛棄疾的奇異之處,從一開始對這頗為聰明、而且肯主動接觸現代文明的年輕人就頗為感興趣。
正因如此,他早就和柳恣商量好,等辛棄疾熟悉辦公室和行政系統的操作以後,把他帶去農業局歷練。
其實衛生局和其他幾個部門都很缺人,但相對而言,這裡的東西他更容易理解,也只有自己這個頭兒的年齡與他更近。
如果把辛棄疾安排到暴躁老哥吳恭那裡去,搞不好當天就被打擊到想辭職了。
“您和柳元首是朋友?”辛棄疾看著擋風玻璃外清晰可見的景物,好奇道:“我們不是往郊外走嗎?”
“不,去辦公室。”
農業局為了上下班方便,選址沒有挑在靠中心的政府區,而是在接近城郊的地方買下了一個世家大族的宅院,同時建立了新的出入口和安防體系。
宅院裡的一部分廂房被拆了幹淨,花了三四個月建了四層磚瓦樓,並且連了水電和網路。
厲欒由於和蔡餘蕭私交不錯,在幫忙設計房屋的時候添了不少揚州的元素,讓古今式的樓與景能夠完美的交融在一起。
許多年輕人抱著資料和儀器在走廊中穿梭,在看見蔡餘蕭的時候都表現的頗為恭敬。
“蔡局長。”
“蔡局好。”
“蔡局。”
辛棄疾跟在那矮個子男人的身後,有種進入新世界的感覺。
參政院內部緊張肅穆,大家由於工作量頗大的原因,基本都沒時間談笑。
雖然胡飛和孫賜都是很貼心的好同事,但平時跟柳恣一樣經常神龍見首不見尾,偌大的辦公室和公寓都歸他一個人獨享。
“你以後騎共享單車上下班,呃不會騎的話,我安排人教你一下就行了。”蔡餘蕭解釋道:“出入都直接掃二維碼,你的手機和手環上都有,應該會用吧。”
“會用。”
“基本的辦公軟體都學會了嗎?”
“學會了。”
“很好。”蔡餘蕭把他領到工位上,低頭抄來一張紙寫下了一行賬戶名和密碼。
“蔡局,”旁邊的秘書走了過來,把準備好的單子遞到了桌子上。
辛棄疾看了眼那個賬號,好奇道:“這個是行政賬號麼?”
“是我昨天幫你申請的。”蔡餘蕭眨眨眼道:“作為我的助手和書記官,你的主要職責就是幫我整合資料,再根據實驗結果和需求提供對應的資訊。”
秘書大概意識到蔡局長有意親手教他,非常識趣的去忙自己的事了。
“資料的位置,在知網。”
知網?
那是什麼?
談話之間,蔡餘蕭已經拿過了鍵盤,開始幫他輸入賬號。
進入頁面有個巨大的ogo,中文寫的是知網,英文則是hnki。
“這個東西的存在,等於國家知識基礎設施,”蔡餘蕭跟他解釋著檢索和相關的用法,一邊說明這個東西存在的意義:“雖然時空異變之後,我們就進入了區域網的狀態,好在鎮子的資料庫一直有同步更新備份的設定。”
從1998年世界銀行提出這個概念起,各國都開始建立自己的國家知識基礎設施。
他們用數字圖書館儲存了大量的文獻和資料,同時也將國家80以上的知識資訊資源進行了資料化。
從社會科學到資訊科技,從醫藥衛生科技到經濟管理,可以說全門類的知識都完成了儲藏和分類。
“現在各局都開放了訪問和下載許可權,但小趙那邊也進行了相關監控,”蔡餘蕭調侃道:“你要是搜尋什麼違禁字詞,可能會觸發網警監控,會有人來抓你的喲。”
實際上,有關軍工和核心科技等領域的資料,現在被設為了禁止訪問的狀態,哪怕他有意窺探也沒辦法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