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句話,所有人的喧囂,都停了下來。
要辯戰了!
這一句,將引起的,就是一場常規的古代文人之間的辯戰!
剛才還覺得劉錚,在掌控了絕對的權力之後,就開始飄了的人們,心中再次湧起怪異的感覺來。合著,這劉侍郎不是來強迫他們的,而是來說服他們的!
好!
是個男人!
是個人物!
這翰林院的人們,一個個挺起胸膛,眼神灼灼看來。
陳謙聽得一愣,旋即哈哈大笑:“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而翰林院,統天下文章,劉侍郎,以為何如?”
“好!”
“彩!”
“老師說得好!”
翰林院,統領天下文人,這是毋庸置疑的,天下文人,不管是貴胄出身的,還是寒門出身的,都以進入翰林院為榮。統天下之文章,領文人之所向,一點都不誇張。
劉錚笑著點頭。
繼續問道:“那教學又是何物?劉錚認為,化民成俗,其必由學。陳老以為如何?”
“贊!”
陳謙思考片刻,點頭贊成。
他不知道,自己已經一步一步進入劉錚的圈套之中。
化民成俗,其必由學。說的是君主如果想教化子民,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和行事習慣,必須要從教育入手。故而,教育擔負的最大責任,不是傳承知識,而是移風易俗!這是社會本位論的觀點!
翰林院的這些學科,自然也有研究社會學的,對此,沒有任何異議。
劉錚繼續笑道:“古人有言,教子功夫,第一在齊家,第二在擇師,是也不是?”
一群人對視一眼,再次同時點頭。
劉錚哈哈一笑,喝了口茶,淡淡問道:“何為師?”
何為師?
這個問題,有些寬泛了。
很快,在場的人,都開始引經據典,紛紛發言。
最後輪到陳謙了,則是微微一笑,靜靜看著劉錚:“老夫記得,劉侍郎在西域講學,便曾說過,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職教化者在師儒,弘教化而致之民者在郡邑之任,而教化之所本者,在學校。”
“故,翰林院對劉侍郎推崇廣建學堂,廣辦公學,推崇至極,感天地之憐,感劉侍郎之功,翰林院,當殫精竭慮,死而後已!”
陳謙一句話,引起全場共鳴。
大家都是做學問的,都是做學術的,比那些自命不凡,自恃清高的文人們,格局更大。
故而紛紛起身,對劉錚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