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樹莓
路安決定將渦輪發電機放置在村上頭的水車附近,水車所在的地方是溪水最湍急的地段,而且旁邊建有一座碾米用的小房子,將發電機放到裡面,可遮蔽風雨。
他先在村子和水車之間來回觀察了很久:這座村子太老,很多電線都是架設在電線杆上的,不像城市中為了美觀早把電纜埋進了地裡,這反而方便了路安——他需要挑選幾根結實不傾斜的電線杆,架上電線,才能連通家與渦輪發電機。
這幾天他畫了很多張圖紙,有架設電線的,也有安裝機器的,還有引流的,趙懸看不明白,在路安實地架電的初時她還和460一起跟著去看,結果看了大半天,她自覺無趣走了,倒是460興致勃勃地留了下來。
在這一方面,她的學習興趣還不如一隻狗。
路安所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接通線源,水車離他們的房子也不遠,但他帶來的那盤電線長度用來綽綽有餘。將電線固定在電線杆上,一頭連進家裡,另一頭扯入碾米用的小房子內,過程還算順利;第二件事情則是引流,架設水車的流段雖然湍急,但水流分散,發電機的葉片不大,因此需要架設水管將大部分溪水引流進來,人為造成更大的沖擊力;第三件事情則是在水流下方架設渦輪機,大量的水流經水管後沖擊在葉片上,葉片快速轉動,機器發出轟鳴聲,開始制電。
最後將電線與渦輪發電機相連,一套粗製的自發電系統就做好了。
兩臺發電機一起運作,可以完全滿足他們的日常用電,剩下的一臺則作為備用,以防不時之需。
而這短短三步走,花去了路安一個星期還有多的時間。
那幾天他早出晚歸,扛著各種材料來往於水車與房子之間,人似乎都黑瘦了不少,眼睛卻是神采奕奕的,而趙懸似乎幫不上什麼忙,她決定趁著這段空檔去做其他事情。
隨著他們在這村子越住越久,不見其他人,也不見其他野獸,路安漸漸放下了戒備心,同意讓趙懸獨自出門。
在這個春天裡,她還有很多計劃中的事情沒有做完。
首先便是新採的茶葉需要炒制。
對於製茶,她只記得過程繁瑣,具體是哪些步驟已經記不大清了,於是她化繁為簡,將所有步驟濃縮為一個:炒茶。
茶葉經一夜的晾幹,已經變成了軟綿的模樣,趙懸將這些茶葉用手揉搓了幾遍,使葉片打卷形成一根根小長條,這個過程讓她想起了自己所做得菜幹,實際上,她確實在按照製作菜幹的方式製作茶葉。
這就是所謂的條條大路通羅馬。
將茶葉揉成菜幹的模樣後,趙懸這才將大鐵鍋洗刷幹淨,灶肚裡燃上炭,炭火慢慢舔舐著鍋底,待溫度上來後,她將茶葉倒入鍋中,用手掌輕輕翻炒著茶葉,讓溫度蒸發掉多餘的水分,其過程和採茶比好似都不需要什麼技術,但實在太燙,炒了一會兒,趙懸深覺用手不行,於是轉身從後邊的櫃子裡拿出了一雙木筷子,
用筷子輕輕翻攪著茶葉。
……真的越來越像做菜幹了。
用筷子翻炒了一下,她覺得茶葉的受熱面太少,還是需要手掌的按壓和搓揉,可實在是太燙,於是她決定把一鍋茶葉拿出來晾涼一些後再去翻炒,她大致記得外婆就是這樣製茶的。
記憶裡在那個略顯昏暗的廚房裡,瘦小的老人耐心地翻動著鍋裡的茶葉,溫度太高了,就盛出來放一會兒,然後接著倒下去炒。本來已經枯萎捲曲的深綠色茶葉會在炭火的烘烤下慢慢變成墨綠、黑棕……直到茶葉脫去所有水分,蜷縮成脆硬的一小團,茶葉便就真的製成了。
其過程和趙懸所知的茶文化博物館裡介紹的有些許偏差,但農人很多東西都是自給自足,因此很多農産品的製作過程會根據需要刪繁就簡。
那時外婆炒茶的香味一直滯留在趙懸的腦海裡,滿屋子都是茶葉濃重的香,這種味道她稱之為“幹淨”,幹淨的味道,茶葉將炭火與朝露的味道一同融入進去,聞之讓人心安。
此刻,她手捧著的茶葉正散發著她兒時的茶香,根本不需要湊近聞,製茶時茶香會前所未有的濃重,甚至可以飄出很遠。
她確定就是這樣製茶了,若有哪些不對的地方,她一介農人,不拘小節。
冷卻後的茶葉放進鍋中再次炒制,如此幾次,她眼見著鮮葉片變為印象中幹茶葉的模樣,撚起一粒嘗了嘗,入口偏苦澀,不死心地拿了一個小碗放上幾顆,沖上開水。
碗底的茶葉再次舒展開來,變為當初採摘的模樣趙懸端起碗抿了一口茶湯。
嗯,入口微苦,但馬上回甘,好喝。
裝茶葉的器皿早就準備好了,是兩個鐵質的四方盒子,上頭印著某某牌餅幹家庭裝的字樣,她先在裡頭套上幹淨的塑膠袋,再把涼透的茶葉裝進去,將塑膠袋紮口,再蓋上盒蓋,壓了壓,確定蓋緊。
兩大盒茶葉,足夠他們喝一年,先喝其中一盒,待秋天到了,另一盒的茶葉可以拿出來烘點茉莉花,或者拌上一些幹菊花,變作花茶。
收好其中一盒茶葉,她將另一盒放在廳中的小飯桌上,思考片刻又覺得盒子太大了,有些不雅,最終還是翻出一個更小的鐵罐來,鐵罐大小正好可以一手握住,將茶翻出一些放入小鐵罐中,小小的一尊放在飯桌上不佔地方,平時要喝就可以順手倒出一些來。那家庭裝的大餅幹盒子還是被她捧著放置到了二樓倉庫房裡。
或許可以讓路安做個置物架放在廳中,放置些平時頻繁需要的物件,比如茶葉——當初為了杜絕蟲鼠,她將一樓廳中的傢俱全全扔了,現在除了吃飯的桌椅與460的窩,大廳一眼顯得太過空蕩,如果打算就此在這裡住下去,置物架確實需要置辦一個。
這幾日春雨一直在下,雨絲綿密,只需戴個鬥笠就可以出門。鬥笠是農家常用那種鬥笠,竹子編成,刷了油呈現出亮黃色,竹子編成兩層,中間夾著幾層透明的塑膠,這樣就可以防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