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 章 雙章合一
從二少爺那裡回來, 錦娘正好收到了程牙人讓人帶的信過來,文繡院已經張貼告示了,讓錦娘寫一本自己的腳色狀, 若是不知道怎麼寫, 可以花兩百文讓人寫。
所謂的“腳色狀”,和簡歷差不多,把自己的鄉貫、戶頭、三代名銜、家口、年齡以及曾任職何處都要寫清楚, 錦娘當然不需要花費這個錢了。
她從右往左寫上, 魏錦娘,年十五, 六月初八日生,外氏羅。又另起一行寫, 具慶下, 有弟一人, 魯祖已故,祖父已故,父原為陝西禁軍, 本貫江陵府城寄居開封府城, 父為戶。曾為蜀繡閣繡女,擅長花鳥蜀繡繡技,後在樞密院承旨府上當差,業已期滿。
文繡院設在外諸司,外諸司在皇宮外面, 像左右金吾、乳酪院、東西作坊、綾錦院、軍器所等等和文繡院一併都在宮外。
她們的資料得先拿去審核, 錦娘想她可以利用在周家的日子做些荷包、香囊,到時候肯定是要看她們針線的。
不管怎麼樣,她都先做準備。
一旬過去, 程牙人又讓人過來讓她做些針線過去參加初選,錦娘把自己做好的針線香囊拿了出來,又賞了跑腿的閑漢二十個子兒。
其實文繡院的待遇一般,但是有文繡院鍍金,她日後刺繡之路會更加順暢。
大姑娘成婚的前一日,嫁妝開始送過去,二房三房把奴僕也都派了家丁過來幫忙抬,錦娘她們跑去二門口看。
錦娘目光只在那些繡件上,在夕陽之下,各種各樣繁複的繡技集合於此,她喃喃道:“那些是我繡的。”
“之前大夫人從咱們針線房把這些繡件抬出去的時候,好些人圍著看,都說咱們這被褥都繡的很好。”方巧蓮也是感慨頗多。
錦娘笑道:“你是還未見過陳娘子做的繡衣呢,那才真的是好看。”
大姑娘房裡的架子上正放著火紅色的嫁衣,陳娘子最擅長的就是做霞帔,她這次專門為大姑娘做的便是“一年景”刺繡紅霞帔,時人嫁人常常有紅男綠女稱呼,然而她沒有做成青綠色的嫁衣,而是抹胸處用綠色素羅,霞帔“一年景”用的紅底綠繡,顯得繡衣大氣雍容。
不愧是文繡院的繡娘教出來的,都是用的大袖裝,舍棄了那種長褙子樣式。
隨著大姑娘的嫁妝一起過去的有她的乳母丫頭,她們是提前一日過去鋪床的,王夫人也帶著兒媳婦們過來看,三兒媳婦的家世比前面兩位差一些,但是嫁妝卻很豐厚。
就連新房鋪的喜被,尤其是這條鴛鴦戲水的被面,繡的這是真好。
其實方巧蓮曾經繡過龍鳳呈祥,但是蔣氏看了之後覺得太中規中矩沒有亮點,再看錦孃的就不同,她繡的鴛鴦有一種活潑明麗之感,整張被面就跟一幅畫似的。
這些事情錦娘當然就不知曉了,她甚至還被陳娘子抄過創意,只是陳娘子手藝更好些,反過來比她做的還強。
針線房中,錦娘和方巧蓮已經開始打包了,明日吃完喜酒陳娘子她們乘船回江陵,錦娘則回家,這幾年她手裡還攢下了一百多貫,十五兩給了家裡,她手裡還有一百零二貫。除此之外,還有六匹綾羅綢緞,兩厓紗、香燭十對,上等茶葉三斤、絲線絨線半箱、汗巾子十方,金釵子兩根、珠釵一對、珠花一對、耳墜子三對、戒指七個、絨花絹花一盒、銀簪子三根。
至於衣裳這三年也有兩箱子,夾的、棉的、綢緞的、綾的、紗的都有。
她又把四兒喊來,留了一冊花樣子給她:“這是我平日多描的花樣,你若不知道繡什麼,只管照這個學。裁剪你現在也會了,我就不擔心了。”
“錦娘姐姐,你要是在這裡該多好啊。”四兒就跟雛鳥似的,緊緊的扒著她。
錦娘笑道:“天下無不散之宴席,我若常常在這裡,你也出不了頭。日後,興許咱們還能再遇上也說不準啊。我爹孃如今也來汴京了,咱們總有再見的一日。”
四兒還是捨不得松開手,錦娘又從自己的畫冊抽出幾樣搭配給她:“這是我曾經畫的搭配好的衣裳,你若不知道怎麼搭配可以參考,但我想你那麼聰明,日後定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
“多謝錦娘姐姐。”四兒擦了擦眼淚。
錦娘也拿帕子替她點了點淚:“不管日後針線房存不存在,你有了這些手藝,無論在哪兒你都能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蘭雪瑞草還有綠纓胡嫂子珍兒幾個都讓廚房準備了菜替她們餞行,她們還不讓錦娘張羅,錦娘抱著手環胸:“好,今日我也受用一日。”
丫頭們在房裡鬧著,周家今日也是聚齊了,都在老太太這裡用飯,吳氏快臨盆了也過來了。周大姑娘看著眾人,不知怎麼眼睛一酸,大夫人蔣氏也忍不住拿著帕子抹淚:“好好的日子,別哭,明日你哥哥還要送你上花轎呢。”
老太太笑著;“是啊,王家離咱們也不遠,日後回家也便宜。”
但蔣氏則道:“在婆家一定要孝順公婆,尊敬嫂子,你把日子過好,比什麼都強。”
她不贊成總要家裡人兜底,就像她自己,蔣家是官宦人家,最終能不能把日子過好,還得看自己。就是婆家也管不了你這麼多,嫁出去了,就是人家的人了。
自己立不起來,總想靠孃家,那也只能幫一時。
周大姑娘點頭,她很明白,這次出嫁家裡人都出了大力,她也要為妹妹們以身作則,維繫住兩家的姻親。
在場的姑娘們中,除了四姑娘和梅盼兒,其餘都定下親事,正巧四姑娘和梅盼兒的關系不錯。老太太年歲大了,已經是久不出去交際,還得靠蔣氏出馬,看蔣氏給三丫頭結的這門親事就很好。
她總覺得是蔣氏不盡興,殊不知蔣氏覺得自己已經是盡力了,大房的三姑娘才說了親事,大姑娘要出嫁,大姑娘出閣後,還有二姑娘出閣,哪裡還管的上表姑娘。
等宴畢,老太太吃了些酒,躺在榻上,幽幽的嘆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