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知道了。”二姑娘有母親給的新玩意兒,倒是釋懷了許多。
晚飯間,綠纓送了點心過來,錦娘面色和煦的收下,指甲卻掐爛了她的手心。
“這些點心你們拿去分了吧,我晚上吃的太多了,現在實在是吃不下了。”錦娘笑著對四兒道。
她們這些吃大鍋飯的,平日只跑腿做粗活的丫頭,要吃點心可不容易,四兒還是跟著錦娘,錦娘會分一些給她打牙祭。
四兒拿著很高興:“還是錦娘姐姐總記得我。”
在一旁的秦霜兒似笑非笑,她熟人多,認識的人多,所以非常清楚魏錦娘這是被排揎了,終日拍馬屁,還真是拍到了馬蹄子上了。
她內心當然對錦娘恨,可再恨也很難報複,畢竟錦娘是個出去外面一趟,杯子裡的水都會倒了的人,且她只要出去,四兒就留在房裡,要做什麼動作也難,還很有可能跟上次似的被反殺。
錦娘對秦霜兒的幸災樂禍置若罔聞,陳娘子又奉命為二姑娘做衣裳,她人老道,一眼就看出這位二姑娘是個只要虛榮富貴之人,並不在意衣裳合不合適,只要貴就好。所以陳娘子很快就裁了一身,貴重的雲錦遍地,鳳頭履,領抹和領口都直接描金印彩,但這身二姑娘實在是沒法穿。
為何呢?錦娘很清楚,誰在自家客廳天天穿晚禮服啊。
後來這位挑挑揀揀的,還是穿上錦娘給她做的衣裳去了她外祖家,聽說誇她好看的人多了,這些錦娘當然就不知道了,她心底對這位折辱過她的二姑娘不喜,所以盡量少接觸。
況且,她又有了別的活計,她給二夫人的兒子做了一雙金魚軟鞋,二夫人卻很歡喜,偏二夫人在給老太太請安的時候提了一嘴,她也給自己留了體面,說是見二姑娘的衣裳穿著好看,是不是叫錦孃的繡女做的。
所以,今年大夫人讓錦娘幫老太太做一套冬衣。
小小的挫折錦娘絕對不會放在心上,她一般遇到挫折都會克服,一個人說她不好,那她就要十個人都說她好,如此那一個人說的話,她就不必在意了。
“打不倒我的,一定會讓我變得更強大。”錦娘握了握拳頭,深吸一口氣,拾階而上,沒想到看到目瞪口呆的周存之,她立馬正色,似乎剛才什麼都沒做似的,一本正經的請安:“給二少爺請安。”
周存之彷彿也恢複正常,抬了抬摺扇:“嗯,起來吧。”
有這樣一個小插曲,錦孃的心情似乎好點兒,她進門後先給老太太請安,又自量了尺寸,選了料子,又問老太太的喜好。老太太在內宅浸潤多年,早已過了爭權奪利的年紀,如今是安享晚年的時候,錦娘覺得她臉上雖然有皺紋,但都很舒展。
“那等做好了,奴婢再送過來。”錦娘笑道。
老太太點頭:“唔,天寒地凍的,你們也不容易。”
說罷,又讓人給錦娘打賞。
這個時候姑太太帶著梅表姑娘進來請安,錦娘還等了一會兒想找善姐說話,卻看善姐把頭偏往一方,只和家生子兒或者老太太房裡的人搭話,錦娘也只好出去了。
回到針線房,她跟方巧蓮提起這事兒,哪知方巧蓮道:“我還以為只有我覺得不對勁呢,原來她對你也是這樣。”
陳娘子在旁聽著,忍不住搖頭:“她這是怕被別人認為她是外頭買進來的,想做這府裡的丫頭呢。”
“可是咱們也沒惹她啊。”若是針線房的人都對她不好也就罷了,針線房的人也沒人惹她。
錦娘知道這就是所謂的皈依者狂熱。
是的,善姐現在越來越受到重用了。
她陪著梅盼兒回去的時候,姑太太只讓她入內伺候,還道:“我聽說你十四了,明年就及笄了吧,你伺候的表姑娘用心,明年許你擺幾桌也樂呵樂呵。”
善姐喜道:“奴婢多謝太太。”她現在完全把自己當成姑太太和表姑孃的人了。
梅盼兒在旁看著書,她其實有自己的貼身侍婢,只是娘現在突然對善姐很好,她也只能接受安排。
又說善姐的手藝不錯,之前姑太太吩咐的帕子早就繡好了,現下雖然待遇上還不是頭等丫鬟,但實際做的事情已經是了。
所以,在姑太太喊她過去送糟好的鴨掌、鵝肉脯給何公子的時候,善姐不疑有她。姑太太將來是要在府上長久住下的,便是送些東西給大夫人的親戚那也正常,畢竟姑太太一應供給都是大房支出的。
何三公子雖然是大夫人的親外甥,可週家並沒有區別對待何、竇兩位公子,她們都住在二少爺周存之前面的書房,正好三人常常在一處討論。
善姐和三房的小廝關系是同鄉,關系不錯,因此很快就知曉何三公子住哪兒。
卻說這何三公子在姨夫姨母家中,這也是因為姨夫是樞密院承旨的緣故,若他能夠高中,選官的好壞幾乎就是姨夫一句話的事情,除此之外,母親也同他說過一些終身大事。他們這樣的官家衙內和寒門子弟不同,那些貧素子弟多半等到及第成婚,有人甚至三十多歲都還未成親,可他們官家衙內通常在及冠之前就選好妻子,母親暗示過他,想讓他娶姨母的小女兒,周家二娘子。
前兒去了外祖家中,他也見了表妹一眼,雖然只是驚鴻一瞥,但素衣紅裙,相貌雖然不十分出眾,但氣度高華。
正想著,見小廝在門外道:“三公子,周家姑太太打發丫頭送吃食給您。”
周家姑太太?何三公子在外還是頗會看眼色,這周家上下的下人幾乎都是一雙勢利眼,隔壁竇舉子就是沒錢打賞,雖然不至於怠慢,但總歸聽到不少閑言碎語,以至於竇舉子還得當了自己的衣裳去打點他們。
“進來吧。”何三公子道。
善姐端著託盤進來,見到何三公子也臉紅了,姑太太說她是陪嫁丫頭,小姐的婚事若是定好了,她也是跟著一起嫁給何三公子。又見何三公子彬彬有禮,她還得了賞錢,回去時立馬跟姑太太彙報。
“奴婢見何三公子為人和氣,脾性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