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第 88 章 艱難
竇嵐抬起頭, 與劉之衍對視:“依太子的意思,我殺不得那孽種!對待摩羅那一類劣種,還要好吃好喝, 敲鑼打鼓, 還給他們?”
竇嵐的眉梢繃著青筋,人還在輕輕微笑,有猙獰之感:“摩羅蠻夷, 誅殺我數萬軍士,毀去百姓田地房屋,不下萬頃!我率軍趕到邊朔的時候, 數十裡地, 全是焦炭, 寸草不生!太子, 你天天久坐高堂,一身清白幹淨,見過那種肝腸寸斷的場面嗎?你沒見過, 反過來教我該怎麼做!”
諸位官員們贊同或是不贊同的,多少都有被“一身清白幹淨”罵到,一時都不吭聲。
薛宰相咳了聲:“戰場瞬息萬變, 靖北大將軍自有裁斷之權。”
不過,薛宰相下一刻卻看向竇嵐:“靖北大將軍剛才那番話,我們同樣感到痛心。可是在朝中做事,論跡不論心。若真是如此,竇將軍有瞞報之嫌。不論如何,要不要殺摩羅幼子,如此重大之事,應當請聖人裁決。”
竇展連忙站出來:“宰相, 你不是說戰場瞬息萬變?當時戰事緊急,邊朔距離長安,又這麼遠。若是以聖上的想法為先,一來一去的,黃花菜都涼了!”
竇嵐狠狠瞪了一眼竇展,幫腔幫到馬蹄子上了,還不如閉嘴!
果然,薛宰相眼也懶得抬起,語氣森冷:“這麼說,靖北大將軍做事,只要拿出緊迫之由,就可以擅自作主,不必請示聖上嗎?”
竇展馬上噤了聲,他哪裡敢承認。
有官員出來打圓場:“戰事緊迫,此時不是吵架的時候。如果摩羅幼子果真被靖北……死於大晉之手,那此仇難以疏解,看來只能調兵遣將,再度揮軍北上。”
竇嵐和竇展站在原地,不發一語。
就在前幾日,竇嵐剛剛向慶帝自請征討安景王,調令已下,沒有再改的道理。
朝中有這麼多將軍,他們彼此交換眼神,都在考慮要不要自告奮勇。
劉之衍看了眼應子清,隨後對薛宰相說:“我願往。”
周圍的官員或明或暗,投來各種猜忌懷疑的眼光。
唯獨應子清知道,劉之衍是真的想去平定邊疆之患。
很早之前,他在冬陽暖醴宴上,就發表過要打摩羅的言論。而且,他常年將兵書拿在手上,早就為徵戰之事,作足了準備。怪不得那日,他問她,怕不怕大漠的風沙。
他早算準了,今日他要主動請戰出征摩羅。
然而,領兵出征一事,哪裡那麼容易。
薛宰相果然沉吟片刻,他說:“此事須得詢問聖上的意見。”
申公公只得作這個跑腿傳話的人,他將拂塵一甩,躬身去了。
劉之衍負手站在那裡,神色平淡。
他極少對朝政之事,發表自己的意見看法,難得聽見他用如此篤定的語氣,去做一件事。
諸位官員有不同意的意見,但不太敢當著太子的面反駁。他們悄悄去看薛宰相的意思,卻發現薛宰相的舉動,意味深長。
薛正源沒有反對,其實就是以沉默的方式,表示贊同。
列位都是人精,跑到嘴邊的反對之辭,默默嚥了下去。
中午的陽光,明晃晃曬進朝堂,眾人在這裡等了快一個時辰。
申公公去了很長時間,這就意味著,慶帝用了很長的時間來思考。等得越久,大家都覺得,泡湯的可能性很高,皇帝可能在思考,找什麼理由回絕太子的請戰。
門口晃進一道影子,申山的臉上看不出表情,他低頭走路,一直走到臺階之上。
旨意來了,眾人心中一凜,靜悄悄等著他宣旨。
申山對著眾人出示一道聖旨,上面蓋了皇帝寶印,然而字跡未幹,顯然是剛剛草擬出來的。
慶帝的意思很簡潔,他同意太子作為主帥,出征摩羅。可是這卷聖旨,關鍵在於後面那個“但”字,作為監督主帥一切行動的都監,由竇嵐推薦。
整個朝廷,一時間鴉雀無聲。
這道旨意,彷彿是一種愛護。既然太子有徵戰沙場,為自己打功勞的想法,聖上作為慈父,唯有點頭贊同。但另一方面,竇嵐有過對陣摩羅的經驗,叫他推薦都監,合乎情理。
可是大家心知肚明,以竇皇後為首的竇氏,不可能從旁協助太子。如果都監是反對主帥的人,這實際上是一種很苛刻的掣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