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入京述職的官員,有兩個引起了瑤光的注意。
一個是金陵知府林如海,榮國公的女婿,述職之後便被聖人提拔,做了蘇州巡鹽禦史,掌管江南鹺政。
另一個就是江南道禦史甄應嘉,他是聖人奶孃小孫氏的孫子,也是宮中甄妃的兄長,被提拔為江寧織造。
自榮國公賈代善被調回京之後,江寧織造就再沒有出現連任的官員,連續三任織造,都是任滿一年之後便被調離。
雖說江寧織造和巡鹽禦史一樣,官員的任期都是一年。可真的做一年就被調走的,都是十分不得聖人心意的。
據瑤光所知,甄應嘉的上一任和上上一任,都是因為親近太子為聖人所不喜。
聖人之所以把甄應嘉安排在這個位置上,就是因為他是自己的絕對心腹。宮中甄妃膝下有子,偏偏皇子還年幼,甄應嘉是不會支援任何一個皇子的。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甄應嘉坐上江寧織造的位置之後,逢年過節無論是對太子還是對別的皇子,全都一視同仁,彷彿是個剛正不阿的包公、海瑞。
還有林如海,他本就是勳貴之後,科舉高中之後,入朝做官也藉助了賈家的人脈。兩廂加持之下,他也是聖人的擁躉。
只不過,他為人處事比較圓滑,雖然也不接任何一個皇子的橄欖枝,但比起表現得十分剛正的甄應嘉,他的應對就體面多了。
對此,景陽嗤笑連連,私底下與瑤光說:“就看他能剛正幾年吧。”
很顯然,甄應嘉仗著自己妹妹膝下有兩個皇子,面對這些年長的皇子時,底氣太足了些,讓景陽對他十分不滿。
其實不止是景陽,上到太子,下到十皇子,就沒有一個喜歡甄應嘉的。在他的襯託下,儒雅清逸的林如海,就更加順眼了。
入京述職的官員陸陸續續離去,就到了七月秋闈,朝廷科舉取士,一個叫賈時飛計程車子高中二甲,並一舉考入了翰林院。
時飛是他的字,他本名賈化,還有個別號叫“雨村”。
但此時的讀書人,多以字在外行走,瑤光對“賈時飛”這個名字不太熟悉,也就不知道這人就是造成香菱悲劇的其中一個推手。
不過她暫時也沒心思管這些了,因為她孃家的幾個弟弟,今年都回山東考試去了。
天樞和天璇往年已考中了童生,今年回去目標就是考中秀才。
天權與天璣還是第一次參加考試,雖然他們倆讀書天賦比兩個兄長高,但畢竟年紀還小,家裡人這次就是讓他們去見識一下考場,中與不中都可。
但兩人卻年少氣盛,心裡都憋了一股勁兒,想要一舉把童生和秀才都考了。
文先生年紀大了,沒有陪他們一起去。倒是蘇先生走後,傅家另聘的吳先生四十來歲,正有意謁拜孔孟二聖,跟著他們一起回去了。
因玉微嫁給了十皇子,傅安身上也有了官職,沒有聖人的旨意不能輕易離京,傅家便求到了景陽頭上。
恰好晉王府的司禮監大臣喪妣,聖人已經準了他回鄉丁憂的摺子,他老家也是山東的。
景陽便把四個小舅子都託付給了他,額外賞賜他三百兩銀子,又派了十個王府侍衛一路保護他們的安全。
本朝以孝治天下,官員為父母和祖父母丁憂都是應盡的孝道。可丁憂需要三年,朝廷的差事卻不可能等他們三年。
因而,丁憂的官員最大的憂慮,便是三年之後如何複職?
那位司禮監大臣雖然在晉王府任職,卻一直不肯接受景陽的暗中拉攏,一心為聖人盡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