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開國勳貴 夫妻二人進宮一……
夫妻二人進宮一趟, 帶著一堆賞賜回去了。
在回去的路上,瑤光就忍不住問:“以前在老家聽書,說書人經常說什麼開國勳貴。八郎, 咱們大夏有幾家開過勳貴啊?”
因著皇後今日提了各家命婦, 景陽也不奇怪她為何突然問起開國勳貴,想了想說:“開國勳貴挺多的,但名頭最大的是四個異姓王, 功勞最大的是八位國公。”
四個異姓王當初都是割據的諸侯, 因感念太祖聖德武德)充沛,各自連人馬帶地盤一起歸順的。
正所謂:既來之, 則安之。
人家誠心誠意來歸順,太祖自然不好虧待, 立國建元之後, 便將他們四位都封為了異姓王, 分別是東平王、西寧王、南王和北靜王。
但若論其功勞,還得是開國時敕封的八位國公,再往下就是十二個侯爵。
他們的功勞個個都在四位異姓王之上, 爵位卻在他們之下。不少人對此心生嫉恨, 和四位異姓王從無交集。
但也有腦子清醒的,知曉歷朝歷代的異姓王,沒一個有好下場的,非但不記恨他們,反而暗暗憐憫。
但憐憫歸憐憫, 只要幾個異姓王手中的兵權一日不上繳, 他們就一日不會過於親近。
五年前,第二代北靜王薨逝,世子年幼不堪大任。為了保證自家血脈能順利延續下去, 北靜王臨死前便將一切兵權上繳,只求聖人看在他識趣的份上,別叫他唯一的兒子沒了下場。
而聖人也投桃報李,原本按照規矩,世子成年之後才能繼承爵位。
聖人卻直接破格下旨,令年僅十二歲的北靜王世子繼承了爵位,還將適齡的宗室郡主指婚給他,兩年前已經成婚了,據說夫妻感情極好。
北靜王和聖人的一來一回,驚醒了西寧王。
沒過多久,西寧王便在狩獵時意外落馬,把兩條腿都摔斷了。
當時恰逢西域小國作亂,西寧王便在病中上書:臣病軀不堪驅使,有負聖恩,請聖人另派名將統領西寧王府大軍,蕩平叛逆,布天威於四海,以安天下黎庶之心。
聖人當即派了兩個太醫專門替他診治,還賜下許多年份久遠的珍貴藥材,怕是用上十年也用不完。
西寧王知道自己路走對了,提著的心徹底放了下來,病好了之後便專注書畫與風月,便連自己的幾個兒子,也都往文士方向培養。
一共四位異姓王,其中兩位都已先後交了兵權,剩下的東平王和南安王就變得格外顯眼。
也不知這兩位是真憨,還是捨不得手裡的兵權揣著明白裝糊塗,反正幾年過去了,就是沒有半點動靜。
聖人也不著急,反正東邊和南邊都不大太平,他可以光明正大的往這兩處派遣軍隊,並且藉著戰事逐漸消耗兩府的兵力。
這些事情,有的景陽知道,有的景陽不知道。他便撿著自己知道的和瑤光說了,並告訴她:“這八公十二侯裡,柳國公府先帝時出過一位貴妃,鄯國公府尚過公主,這兩家算是正經親戚。”
既然有正經親戚,那就有不太正經的。
“榮國府的老太太孫夫人,曾經是父皇的乳母。父皇還有另外一位乳母小孫夫人,被賜婚給了江南甄家,宮裡的甄妃,就是小孫夫人的親孫女。
寧榮二公的賈家,並保齡侯史家,還有統制縣伯王家,同為江南士族,後又一起做了開國勳貴。甄家雖非勳貴,卻因父皇對乳母多有加恩,也迅速躋身江南大族之列。
幾家彼此間相互聯姻,勢力盤根錯節,據說在金陵、江寧等地風頭正勁。甄家也算是正經親戚,賈家、史家和王家,拐彎抹角也能說上關系。”
瑤光聽得聚精會神,不時點點頭給些反饋,讓景陽不至於說單口相聲。
她假裝不知地問:“寧國公和榮國公都姓賈,他們兩家是親戚嗎?”
景陽道:“何止是親戚?第一代寧國公賈演和第一代榮國公賈源,本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那兩位去世之後,因榮國公更得父皇恩寵,其子賈代善仍襲國公之位。而寧國公的兒子賈代化,卻只襲了侯爵。”
不過這對堂兄弟能力都很出眾,如今賈代善帶著妻子在江寧做織造,賈代化管著最靠近京城的野戰部隊——京畿大營。
要知道,京畿大營的兵力,可是佔據了天下兵馬的三成,非帝王心腹,根本坐不到這個位置。
因為和太子關系親近,景陽還知道,聖人真正意屬的其實是從小一起長大的賈代善。
只是賈代善資歷不足,功勞也不夠,只好先讓大了他十幾歲的堂兄賈代化管著。
賈代善則是被外放到膏腴之地積攢資歷,只等有朝一日調回京城,聖人立即便會唯以重任。
不過這些,他就沒有告訴瑤光了。
因為這本就是太子私底下告訴他的,二來他也不覺得瑤光會對這些感興趣。
果然,瑤光更感興趣的是賈家的八卦。
她目光灼灼地問:“祖輩如此英雄,父輩也如此了得,想必賈家的第三代,也都不是泛泛之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