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君微微搖頭,一口仙氣吹出,孩童長大成人,各自結局不同。
遭母毒打之子步入江湖,刀光劍影唯我獨尊,終於孤立無援遭人圍攻,死於池中。
受母溺愛之子繼承家業,揮霍家財酒池肉林,直至坐吃三空山窮水盡,跳池自盡。
與母放燈之子痴迷池景,以枝代筆就地作畫,日後墨海揮毫卷封萬物,雖苦寒一生,終日與池相伴,思念娘親,在他離世之後,墨寶卻萬金難求。
眾仙頓時領悟,主輔錯了,做人難於修仙,人身一世曇花一現,人生作為全憑善教公德,明君幻解人性良莠淆雜,暗指仙道教義,若我道唯一,就如慈母獨教一子,三人混沌,只救一人,算什麼大道無疆?
主輔苦悶,此乃死局,只能拜服,三子若都有慈母,豈會有兩人渾噩而終?母雖不同終有愛子之心,受教者該是其母,明君所指,該整治道教亂象,讓各宗流派皆為慈母,而非獨立一門叫人踏破門檻。
元始天尊聖笑欣悅,弟子一舉擊敗朝中大員,得來眾仙家贊譽不絕。
明君見主輔信服,這便穩步推進,起身拜天帝,先禮後兵,又和聲道:“尊稱天帝為師兄,師兄錯了,可願聽師弟忠言?”
好一個下馬威,天帝理虧心虛,遲疑半晌,天尊師傅喚他一聲,才醒悟,起身回禮道:“師弟請講。”
明君這便殿前踱步,細細道來:“師兄以道弄權,冥雖異鏡也是遵道受教,靈道老祖身死封山,也不忘尊天道宗,萬無等分,同道中人分天各治又有何妨?”
隨後又指出天帝之錯三點。
一,道外自居,教化世人,自守不堅,當年分明嫌棄凰女身份,私藏妖女,這才惹來鳳求凰一案,若當時凰女就是天選,明君豈敢冒犯?
二,為道不仁,紫月真人乃道修高人,為天道教出多少棟梁,最終他要代徒受罪,天帝毫無勸解之意,只是任他自絕。
三,天權弄道,恩師死後,諸位師兄皆受牽連,師弟犯錯,何以株連他人?
說得天帝臉上龍雲百變,簡直要天崩地裂,總算給他留些顏面,如此一來,之前所判重罪,皆為冤案,天旨不止要改一條,天庭威嚴盡損。
明君知他為難,於是再行君臣禮,高聲道:“一日冥帝問臣,尚有囚妖在獄,放也不是,關也不是,如何是好,微臣答,放人有何難?把門一開,人不就走了?何須勞師動眾,詔告天下呢?苦獄多年,等到開釋已是別無所求。”
群仙心知肚明,假作不知,任天帝自己抉擇,天帝心中有虧,明君之意,無須賠罪,無須官複原位,絕不追究,若再不答應,豈不聖天無道。
天帝當面下旨,開釋封神塔,恩準雲女還俗,召回鳳靈君,天帝知錯能改,也受到眾仙敬仰。
就在此刻,殿外一陣長笑,白袍仙人駕雲入殿,殿外清月寒光遮擋半張笑臉,慈父般溫和眼神依然不變,師傅!他不是星光幻象,而是真實存在。
作出宗師模樣實屬不易,如今師傅顯身,小鳳焉能守住?立時奪眶而出如狂風暴雨般,忘了施法奔到師傅面前,抱住師傅腰身哇一聲就哭了。
哭到擠不出淚來,才連磕響頭,震得大殿搖晃不止,埋怨道:“師傅我施法成了,你為何不出來見我?”
師傅笑道:“我若先前出來,你這般啼哭,還如何論道啊!”
明君破涕而笑,如回童年,做了好事便要獎勵,問道:“師傅,徒兒論得可好?”
師傅欣慰至極,連連點頭,說道:“好!甚好,為師沒看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