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數字的出入也不會太大。就在一萬上下。
一萬人,結果來報名的,只有不過十幾人而已。
這還是離長安令衙門比較近的居民。
新官上任三把火,崔鈞這第一把火感覺燒不起來了。
他的臉色很是不好看。
縱然王定說過,此事就算辦不好,也不會歸罪他,但是既然已經答應下來,崔鈞還是想要將這蒙學辦起來。
事情很難做,但是崔鈞也知道,這是好事。
古往今來,就沒有哪一個皇帝,敢言要讓天下孩童,都可以讀書學習。
頂多就是喊上一嗓子,要讓天下百姓都能吃飽飯,但是真正做到的就沒有一個皇帝。
王定想讓天下的孩子,都能讀書識字,在崔鈞看來,這比讓天下的百姓吃飽飯還要困難。
在這之前,他沒想過,也不敢想。
身為崔家的子弟,崔鈞自小生活優越,他也沒去考慮過普通孩子要如何讀書。
但是他現在,只是和王定見了一面,說了半天的話,崔鈞已經有所改變。
事情很難,但是終歸要有人去做。
今天他做一點,明天下一任的長安令,再做一點。
如王定所說,總會有那麼一天,全長安的小孩,都能夠讀書,都能夠識字。
從長安,到京兆,再到扶風郡,再到馮翊郡,一城一郡一州,慢慢的推進。
這是百年大計,功成無需在當下。
崔鈞不想被王定看扁,當下繼續讓人去貼告示,長安城內,到處都貼著蒙學的告示,每條街都至少貼了十幾張。
宣傳到位了,但是報名的人,還是沒有明顯增加。
城內差不多有一萬年齡符合的少年,崔鈞也沒想第一次,將這一萬少年全部納入蒙學。
但是他也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這第一期的蒙學,至少也要招收一千個學生。
但是現在,來報名的人數,還沒有過百。
崔鈞是真的沒有想到,有朝一日,他求著人來讀書識字,結果居然還沒人願意來。
這幾天,可是把崔鈞愁死了。
他是想盡了辦法,他甚至在想,要不要強制要求,直接將適齡的孩童抓到蒙學中來。
也不管他們的父母同不同意。
王定走在長安街上,隨便走兩步,就能看到牆上貼的蒙學告示,對於崔鈞的辦事效率,王定表示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