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修緣眼看著親生女兒掉進了血池中,便說明都不顧了。
“師父,對不起!我最後還是墜落了魔道!”
少年李修緣成長在赭溪畔,讀書於赤城山。由於受天台山“佛宗道源”和李府世代積善信佛家族文化的薰陶,潛移默化,萌生了方外之念。弱冠之年,皈依佛門,法號道濟,先入國清寺,後至臨安投奔靈隱寺瞎堂慧遠禪師,這位“佛海禪師”為濟公授具足戒。李修緣出家後,一反常態。言行叵測,難耐坐禪,不喜唸經,嗜好酒肉,衣衫襤褸,浮沉市井,常行救死扶弱之事;狀類瘋狂,人們稱他為“濟顛僧”。在一般僧俗眼裡,道濟的言行出格,被認為不是正常的人。所以有的僧人向方丈告狀,說道濟違犯禪門戒規,應責打併逐出山門。誰知,方丈慧遠一邊口宣:“法律之設原為常人,豈可一概而施!”並在首座呈上的單紙上批了:“佛門廣大,豈不容一顛僧”!此後無人再敢詬逐。
這便為日後之事埋了禍根,這是慧遠禪師都沒有料想的,李修緣的天資卓絕,佛經一看就悟,不點自通,在慧遠禪師眼中李修緣就是一個未來佛。
“師父!對不起!是我一時輕狂惹下的禍事!”
一生都是修來的——求什麼,他家富貴前生定——妒什麼;
今日不知明日事——愁什麼,前世不修今受苦——怨什麼;
不禮爹孃禮世尊——敬什麼,賭博之人無下梢——耍什麼;
兄弟姐妹皆同氣——爭什麼,治家勤儉勝求人——奢什麼;
兒孫自有兒孫福——憂什麼,冤冤相報幾時休——結什麼;
豈可人無得運時——急什麼,世事如同棋一局——算什麼;
人世難逢開口笑——苦什麼,聰明反被聰明誤——巧什麼;
補破遮寒暖即休——擺什麼,虛言折盡平生福——謊什麼;
食過三寸成何物——饞什麼,是非到底見分明——辯什麼;
死後一文帶不去——慳什麼,誰能保得常無事——誚什麼;
前人田地後人收——佔什麼,『穴』在人心不在山——謀什麼;
得便宜處失便宜——貪什麼,欺人是禍饒人福——卜什麼;
舉頭三尺有神明——欺什麼,壽自護生愛物增——殺什麼;
榮華富貴眼前花——傲什麼,一旦無常萬事休——忙什麼。
在慧遠禪師圓寂之前曾經召見了李修緣,對著李修緣問了上述的問題。
李修緣卻不假思索地回了一句,“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這句話一出口,天地為之變『色』,日月失去光華。
慧遠禪師已經是行將就木之人,在聽到李修緣這句話,內心卻還想要度化李修緣。
“道濟,你乃大神通聖人,欲令一切人生正信心,故常顯不思議事。其飲酒食肉者,乃遮掩其聖人之德,欲令愚人見其顛狂不法,因之不甚相信。否則彼便不能在世間住矣。凡佛菩薩現身,若示同凡夫,唯以道德教化人,絕不顯神通。若顯神通,便不能在世間住。唯現作顛狂者,顯則無妨,非曰修行人皆宜飲酒食肉也。世間善人,尚不飲酒食肉,況為佛弟子,要教化眾生,而自己尚不依教奉行。則不但不能令人生信,反令人退失信心,故飲酒食肉不可學。彼吃了死的,會吐出活的。你吃了死的,尚不能吐出原樣的肉,何可學彼吃肉。彼喝了酒,能替佛裝金。能將無數大木,從井裡運來,汝喝了酒,把井水也運不出來,後人不可學他。世人不知所以然,妄學,便是妄毀,妄學則決定要墮地獄,妄毀則是以凡夫之知見,測度神通聖人,亦屬罪過,比之學者,尚輕之多多矣。見其不可思議處,當生敬信。見其飲酒食肉處,絕不肯學,則得益不受損矣。祈洞察是幸。”
慧遠禪師用盡生命中最後的一點光陰為李修緣加持了佛心,強行將道濟的行為合理化,又警告世人萬萬不可學道濟的樣。
“師父!對不起!我修的不是佛,也不是道,弟子修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