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庚、辛、金:申、酉
木:甲、乙、木:寅、卯
水:壬、癸、水:子、亥
火:丙、丁、火:午、巳
土:戊、己、土:戌、辰、未、醜
陰陽五行,是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的合稱。是上古認識自然和解釋自然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陰陽學說認為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是在陰陽二氣的相互作用下孳生著、發展著和變化著的。
五行是一種文化。五行學說認為金木水火土是構成物質世界所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物質,是由於這五種最基本物質之間的相互資生、相互制約的運動變化而構成了物質世界。這個行,不是走路的意思。是代表運動。用當下的解釋有動能的意思。
金,不是黃金。是堅固和凝固的意思
木,代表生的功能和根源。中國字“生“就是一個很好的五行中對”木的解釋。生是一個象形字,下面是一個“土”字,上面代表破土生髮出來的一個枝一片葉。
水,代表流動,具有迴圈和周流的意思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火,代表熱能
土,代表地球本身。所以土在五行的方位上居中。
五行是說這五種物質是相互變化的,相互影響的。這種變化和影響就是生和克。
生和克是陰陽學說裡面的說法。
嚴格的說,五行學和《易經》沒有根本的聯絡。只有在運用《易經》的法則和占卜的時候,《易經》才和五行學產生聯絡。
五行學說的確立,一般認為是戰國時代。也有人傾向五行學說產生在商代或比商更早。
陰陽在中醫中應用廣泛,辨症適治。人體的體質根據陰陽劃分為陰虛體質、陽虛體質、陰陽兩虛體質,從《黃帝內經》陰陽應像論中可以看出。《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的這句話——“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清陽為天,濁陰為地。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雨出地氣,雲出天氣”,即是以天地雲雨的生成過程為例,論述天地陰陽升降,從而交相感應的規律,正是由於陰陽的交感,才有天地陰陽之氣的交流、結合,才有世間萬物的化生。
人生活在自然界之中,對人影響最大者,莫如一年四季氣候的變遷與一日白晝黑夜的變化,而古人也認為這是陰陽運動變化的反映,如《素問·至真要大論》所云之“故陽之動,始於溫,盛於暑;陰之動,始於清,盛於寒。春夏秋冬,各差其分。
陰陽易辨,很容易辨別陰陽,劃分很明確,所以陰陽易辨派的宗旨就是辨別陰陽,根據體質,辨證適治,解決陰陽不協調引起的各種疾病,陰陽易辨派深入研究《黃帝內經》和《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的陰陽理論知識,融合中醫學理論知識,提出的陰陽易辨和中醫體質辨證適治相結合,在中醫理論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陰陽易辨派也顯得與中醫密不可分,是中醫研究的關鍵部分,值得深入研究。
喜歡星輪之逆天小道士請大家收藏:()星輪之逆天小道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