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靜的過了兩天,這一天是週四,週四在津海的古玩界是一個特殊的日子。
因為,津海有一個地方,其實就是一條小街,叫做沈陽道。
每個星期四的上午,在沈陽道上,都會聚集很多全國各地的古物舊物小商販,天不亮就來沈陽道擺地攤兒,已經約定俗成延續了幾十年,跟北京的潘家園舊物市場差不多。
週四這天,馬大寬起的很早,5點多就從宿舍裡出來了,拿出租房子賺的那400多塊錢,坐上公交車,早早來到沈陽道。
逛地攤兒一定要趁早,如果有什麼好東西,免得被別人搶走。
來到沈陽道,完全跟以前的記憶不一樣,其實根本沒有想象中那麼多的攤位,店鋪也不多,來逛的人也不多。
對於淘寶的人來說,人越少越好,有好東西才能被自己發現。
走著走著,馬大寬看到一個40來歲的男人蹲在牆角,地面鋪著一塊髒兮兮的方布,上面擺著幾件東西,都不怎麼起眼兒。
不過,只有一個東西令馬大寬注意到了,這並不是說那東西有多麼好,而是說那東西擺在那裡,看著很別扭。
那東西是長方形的一大塊,黑灰色,上面還粘著不少黃泥。
看起來,就像是隨手撿的一塊破磚頭。
其實,那東西也的的確確是一塊破磚頭。
馬大寬很好奇,蹲在地上,低頭仔細看。
這塊磚頭擺放的位置,並不是為了壓住那塊布用的,而且,今天也沒風。
難道說,這塊磚也是出售的物品嗎?!
當馬大寬把手放在那塊磚頭上面的時候,從掌心的觸覺上分辨,就已經感覺出,這絕對不是一般的破磚頭。
拿起來,一掂分量,很壓手,比一般的同體積的磚頭要重上一倍,轉過來一看,馬大寬立刻看出門道來了。
這是一塊古磚,準確的說,應該是秦漢時期建築上遺落下來的一塊古磚。
秦漢時期著名的建築在修造之時,都是用上等澄泥特製的,燒紙磚瓦的時候,石粉中摻了許多金屬元素在其中,因此,燒出來的磚瓦,質地細膩,很壓手,輕輕一敲,就會發出玉石般的脆響。
這種磚,只有內行人才能看出來,是好東西,一般將這種古磚打磨雕刻,用於做硯臺。
這類秦漢磚瓦,在以前就很珍貴,平民老百姓是很難得到一塊的。
後來,因為戰亂,很多建築都損毀了,或者由於地震都埋沒在地下。
很多年之後,有人從地下挖出了這類磚石,尤其是唐宋時期,很多文人喜歡用這種石頭打磨製作硯臺。
馬大寬今天在地攤兒上看到的這一塊,就是類似於秦漢時代的一塊古磚,尺寸不大,最長的一邊不超過20厘米,用手就很容易握住,這個尺寸,也非常適合做硯臺。
攤主看馬大寬反複打量這塊磚,眼睛轉了轉,問:“小兄弟,你對這東西感興趣嗎?”
在地攤兒上買東西有個規矩,就算是看上某一件東西,也不能死乞白賴地看,那樣,攤主會認為你很喜歡這個東西,一張嘴開價,肯定就很高了。
馬大寬是開過古玩店的人,這點兒貓膩他能不知道嗎?
於是就對著攤主笑了笑說:“我不是感興趣,我就是好奇……”
攤主一愣,問道:“好奇什麼?!”